數月來,作為互金領域最重要組成部分的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洗禮。調整反思之間的過程不僅僅是優勝劣汰,同時更是行業新周期啟動的考驗。規則、體系、政策、運營管理等都在此次深度調整中經歷著重塑和變革。毫無疑問,作為行業發展基石的信用體系建設是重中之重。 進入8月,監管部門及各地互金協會在充分醞釀之后,信用體系建設上再次提速,相關措施繼續直指核心,直指長效機制。此次調整之后,在信用體系基石逐漸穩固的背景下,行業發展新周期啟動也有望全面提速。宜人貸作為行業頭部公司,更是全面積極助力行業信用體系的各項建設,身體力行共建行業基石。 最近的消息,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下發《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上報惡意逃廢債借款人名單。整治辦將協調征信管理部門將相關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同日,北京等各地監管機構轉發相關通知,宜人貸等數十家平臺于次日迅速上報相關名單。同日,深圳互金協會經核實后公布了首批P2P逃廢債借款人名單,涉及金額750元到54000元不等。 同在8月9日,在北京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主持下,宜信、宜人貸與多家區域內機構發布《北京市網貸行業共建社會信用體系聯合聲明》,再次強調作為既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和利率市場化先行先試的重要領域,網貸行業將繼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KYC機制,同時加強行業間協作和開放,配合司法機關,整合提升各機構風控和信用管理能力,最終切實保障出借人權益,共建社會信用體系。 而事實上,無論是以技術開放和能力共享加強行業風險管理建設,還是推動行業信息共享共建信用體系,宜人貸一直都走在行業前列。一方面,宜人貸開放了行業首個金融科技共享平臺YEP,向行業輸出科技風控能力。同時,通過宜人分等信用評估體系建設的創新性嘗試,逐步發展出以數據共享、科技賦能為核心的信用識別能力。 另一方面,宜人貸不僅是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首批接入平臺,而且是百行征信的首批簽約平臺。截至2018年3月15日,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入庫記錄3.6億多條,單日最高查詢量93萬筆。百行征信官網已于近日上線,作為全國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的啟動被視為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開局。此外,在中國互金協會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中,機構上傳最少的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和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報告兩項,宜人貸都已按規定嚴格披露。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應金融普惠而生,完善的信用體系直接關乎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包容性,關乎是否能夠實現互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從互金平臺登記到信用信息披露,從互金協會與高法的數據互通到百行征信的成立,再到宜人貸等各大頭部公司在以金融科技為依托的系統性風險管理領域的努力,互金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在監管、自治協會以及從業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加速升級,而信用體系建設的提速將行業帶入了合規化、審慎化、可持續化的全新發展周期。 未來,宜人貸將與社會各界一道,通過金融科技的行業共建和自主創新,踐行“讓更多人隨時隨地釋放信用價值”的使命,成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和信用社會建設的持續推動者。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