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一則關于在線教育受到資本追捧的新聞。據說今年在線教育的融資規模超200億元。其實不僅僅是在線教育火爆,據統計,整個教育行業的規模是在萬億的量級。而其中根據有關機構測算,幼教行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
在線教育火爆后,2018年幼教行業又成為了新的風口,展現出眾多機遇,從去年至今,各大投資機構、投資人紛紛把目光投向幼教行業。 國家領導人早在今年8月時兩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對幼兒教育進行調研,摸清底數,制定相關政策。全國各地的幼兒教育相關政策也陸續開始出臺。 政策背景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普及率要達到85%;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 2.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和捐資助園。扶持和資助企事業單位辦園。”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也為扶持和獎勵民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落地為幼教機構資產證券化減少障礙。 幼兒園現狀 從目前全國整體情況看,我國早幼教行業起步晚,與世界先進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受到資金、教師團隊、管理經驗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規模擴充公辦幼兒園并不現實,整體缺口仍很嚴重。 因此需要民辦幼兒園在此方面作為重要補充,以緩解幼兒教育行業整體的供需矛盾。但是有特色、有品質的中高端幼兒園屈指可數,市場整體有效供給不足,存在較大發展潛力。 正是因如此,很多原來非教育類的機構和企業不斷進入教育領域。例如很多大型的地產公司,由于原有的主業呈現下滑的態勢,然后看中了幼教行業的發展潛力,通過教育資產證券化實現雙主業的轉型。 因此,誰早認識到幼兒入園的發展及規模趨勢并抓緊付諸行動,誰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
據了解,當前幼兒教育在一線、二線城市獲得充分發展,一線城市平均每個城市擁有50余家早教中心,在北京、上海甚至超過百家,形成了以社區為輻射范圍的早期教育服務體系。 幼教行業連續3年從幾十個行業中脫穎而出,在投資景氣度、行業成長力、投資回報率方面排名第一。 幼教行業到底火不火?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用數據來說話,據不完全統計,2018上半年國內有關早幼教的大型展會、峰會達42場,涉及大中城市17個,只上海就先后舉辦了7場;早幼教領域的投融資頻次高達25場,涉及金額達30億以上。 按照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0-6歲人口約達到1.04億,中國早幼教服務市場的規模從2011年1793億增長到2018年的6271億,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8146億。 預計到2020年我國幼兒園數量達到26-31萬才能滿足85%的入園率,未來3年我國需增3.9萬所幼兒園。 為什么幼教行業那么火? 1.投資門檻低 不像小學、中學等重資產運營模式,因此導致幼教產業投資門檻很低,大機構投入幾千萬元就能輕易控股一些連鎖幼兒園品牌,中小機構投入幾百萬元也能涉足。 因此,一時間幼兒園成為一些私募機構和上市公司的投資和收購標的,甚至一些幼教品牌開始主動參與資本市場的“盛宴”。 2.幼兒園掙錢 “二胎政策”所帶來的龐大人口紅利,是硬性剛需,而80后、90后新生代家長消費升級,在幼教投資上的比例也逐步提升。 調查表明,有56.5%的家長把孩子教育投資列在首位。很多家長相信,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他們愿意花大價錢用在幼兒教育身上。以上海為例,2010 年的時候上海家庭養育一個 4~6 歲孩子的年均直接費用約為 3.2 萬元。現在8年過去了,這個費用也上升到了5-6萬甚至更多。 家長都重視幼兒教育了,你投資的幼兒園還怕沒人關注嗎? 前述文章中也提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幼兒園收費約為4000~6000元/月,自建幼兒園一般 2~3 年后會產生穩定盈利,稅后凈利率可達到 30~40%。 以二線城市舉例,擁有250名孩子規模的幼兒園可以實現年收入750 萬元,凈利潤 108.8 萬元,投資回報率高達 37.89%。那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將會更高。
展望未來,等下一個黃金十年 無疑,2018年上半年幼教行業的增量是明顯的,未來的市場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 嘉豐瑞德股權研究院研究,未來十年,中國幼兒教育行業有著人口基數、城鎮化、消費升級、家庭結構、教育傳統五大因素的強力支撐,中國市場有足夠的縱深,需求旺盛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行業矛盾將使得未來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產生高額溢價。 總之,誰能把握中國幼教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黃金十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