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為了應對這場全球超級金融危機,中國決策層出臺了4萬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出臺在當時引發了眾多專家的不滿和質疑,因為2008年以來中國GDP數據下滑,但對比當時國內的資產市場規模,理論上并不適合大規模增量資金規模。 4萬億計劃理論上是指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然而,2008年之后,出于規模增長的需求放任鼓勵各種投資項目,期間又倉促上馬了很多基建項目,并配套以超級寬松的信貸政策。這樣激進的躍進式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之后的幾年中很快顯現。2009年開始樓價股價大漲,2010年通脹壓力大增,2010年10月非常態政策開始退出,央行連續5次加息,資金面緊張。 然而,此時的房價已經一飛沖天,很多老百姓也后知后覺地看到了發財的機會,不惜加杠桿涌入房地產市場。為了調控日趨瘋狂的房地產市場,2009年12月中央出臺“國四條”,2010年1月初出臺“國十一條”,這兩條政策的出臺都為中國的房地產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調控。然而,這些政策只是打壓了資金面,需求并未消失,市場一旦停止觀望,又會大量涌入市場,房地產市場調控依然達不到決策層想要的結果。
嘉豐瑞德資深理財師高子惠表示,除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高企,地方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究其原因是財政制度上的結構性問題。由于我國的地方財政很大一部分依賴土地出讓金,如果讓這部分資金遭到打擊,同時又加強地方融資平臺的管制,必定會導致地方財政走投無路,這也是近期中央下達“軟著陸”的行政措施的緣由。具體調控措施包括收縮貨幣發行總量同時適度收緊信貸規模,從2017年12月份至今的M2發行總量來看,中國確實已經退出了貨幣超發的經濟周期。 另外,觀察近兩年經濟基本面的各項數據指標,國內宏觀經濟調控已頗有成效,但A股市場仍舊在慢慢熊市中抬不起頭。從今日盤面的整體狀況來看,科技股遭到血洗,使得早晨的漲幅迅速回吐,而美方遲遲不公布最終的關稅決議,使得市場始終在低位維持震蕩走勢。受國內外政策影響巨大的A股市場近期表現并不穩,投資確定性不高。因此,房地產依然是國內投資者保值增值需求的堅固磐石,同時也是中國國民經濟中無可替代的支柱。 然而,房地產限購限貸并未打擊市場炒作預期。自2010年開始,銀監會連續出臺政策,對不同融資平臺進行分類處置以化解風險,2010年19號文要求加強城投平臺債務管理,城投平臺銀行貸款的融資渠道受到限制。由此,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需求只有發債和融資兩個路徑滿足。
然而,非標體系畢竟是系統性金融危機的苗頭,必定會受到監管層的嚴厲監管。但是,由于一行三會的監管尺度不一致,導致針對非標業務的政策治標不治本,同時,去杠桿任務主要是降低國企債務以及地方政府債務,而這兩個領域是非標領域四大類客戶中的兩類。因此,整治非標領域成為了去杠桿的核心任務,只要非標領域停止了擴張,宏觀杠桿率也就收縮了。 從今年的監管動作來看,4月27日實施的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管局聯合下發的《資管新規》對于非標業務而言就是一大打擊。因為非標業務的載體就是資管機構,非標業務就是這些機構開展的相關業務,所以資管新規就是打到了非標領域的七寸。管好資管機構,非標業務自然就透明了。 嘉豐瑞德資深理財師高子惠表示,目前,國內仍處于新經濟轉型期間,金融行業也正經歷巨大的政策格局變動。各項政策配套施行能夠加速經濟格局的改善和優化,為投資者創造更為規范優質的投資環境。當然,投資理財市場永遠是時間和空間的博弈,市場風險不可能完全釋放,因此,建議投資者選擇符合國家未來戰略方向的優質產業進行投資,同時甄選擁有專業背景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進行咨詢,達到投資盈利回報的穩健預期。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