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網貸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作為曾經的風口,網貸行業曾經迅速膨脹,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與此同時,作為親密接觸用戶資金的高風險行業,卻又長期游離于監管之外,風險集中爆發。 屆時,在“無門檻、無規則、無監管”的狀態下,網貸行業惡性事件頻發,比如某租寶自上線至被立案偵查僅1年半,成交量近750億元,警方認定其非法集資500多億;某鹿集團非法集資共計400億余元,造成出借人實際經濟損失100億余元,還有大量的“校園貸”、“裸條”、“暴力催收”、“卷款跑路”、“自融”、“套路貸”、“砍頭息”、“高費率”等P2P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大量出借用戶血本無歸,甚至引發了一些社會不安定事件…… P2P網貸行業參與者強烈呼吁國家出臺政策,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2016年8月,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以來,國家開始出手整治網貸行業,把一些不合規或者非法集資的平臺清退出去,至此,P2P網貸開始有章可依,行業逐漸開始有所規范。 《暫行辦法》規定,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監督管理制度,并實施行為監管;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機構監管;工信部負責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公安部牽頭負責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互聯網服務進行安全監管,依法查處違反網絡安全監管的違法違規活動,打擊網絡借貸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關犯罪;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各部門各司其職,P2P網貸行業開始實行備案管理。 網利寶相關人士認為,任何企業經營都必須合法合規,P2P網貸行業與廣大用戶的財產安全密切相關,更應該健康、透明、規范發展,合規發展的網貸平臺會受到更多用戶的信賴,而不合規的平臺將無所遁形逐漸被用戶用腳投票。同時,按照《暫行辦法》規定,不合規的網貸平臺無法順利進行備案,未來將無法繼續經營。 根據《暫行辦法》,網絡機構違反法律法規和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有關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處罰;有關法律法規未作處罰規定的,工商登記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將其違法違規和不履行公開承諾等情況記入誠信檔案并公布等監管措施,以及給予警告、人民幣3萬元以下罰款和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處罰措施;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8年,在合規備案的背景下,各P2P網貸平臺為完成合規檢查而努力,而不合規的平臺大量退出經營。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021家,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 “合規是網貸平臺持續經營的基本要求,此次暴雷潮的主要原因在于許多平臺在合規方面做得還不夠,在監管趨嚴和市場流動性趨緊的形勢下經營困難,從而不得不退出經營,只有積極擁抱監管,不斷強化平臺風控能力建設,切實符合監管合規要求,才能穩健運行。”網利寶相關人士表示,“集中出現的問題平臺,也進一步說明了任何不合規的模式、不合規的產品都隱藏著巨大風險,為平臺持續經營埋下了隱患,就有可能給用戶造成資金損失。”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問題平臺涉及的貸款余額超千億元,達到了1434.10億元,給廣大網貸用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暴雷潮極大的影響用戶參與網貸的信心,也給行業健康發展進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據網貸天眼發布的《2018年P2P合規報告》顯示,網利寶以83.9分的成績位列該報告中年度合規榜單第6名。網利寶早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了合規經營必須具備三項資質,即“ICP經營許可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銀行存管+白名單”,這也就意味著網利寶在合規方面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隨著合規政策的不斷落地和深入推行,P2P網貸行業將構建出更加安全、透明、穩健的新生態,未來行業市場環境將會更加規范,對于合規經營的優秀平臺而言,是難得的發展契機,而廣大出借人也將享受行業發展的巨大紅利。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