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是中山古都,擁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三大主要歷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傳承地。歷史上,中山國都幾經變遷,隨中山國的動蕩和滅亡,均開始衰落,唯獨定州繼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統,一直延續了中山文化的命脈,并將其發揚光大。 定州作為唯一一個中山文化沒有出現過斷代的城市。因歷史文化的延續性,在思想方面,“中山專行仁義,貴儒學”的尊賢重士儒家文化影響下,經過幾千年,逐步形成了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山文化。“千年古縣”是如何通過一道非遺美食來延續良心從食知的自律意識?精益求精的中山美食文化精神又是從何而來?本期節目,主持人趙保樂對話非遺美食文化技藝傳承人張建才,一場關于美食與文化的精彩對話。 ![]() 定州市第三肉類聯合加工廠董事長張建才 節目中,張建才講到,在定州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愛吃燜子。北方常說的燜子是驢肉火燒河間派的食物,皮凍狀,佐食驢肉增加口感。定州燜子特殊就在于它不是此類,它其實是一種肉類熟食。旺弘燜子之所以成為當地人認準的老牌正宗燜子,絕不僅僅因為傳承百年的加工技藝,更在于配方及用料的講究,燜子的口感來源于制作過程中的三個關鍵工序:配料、煮制和熏烤,其中最為核心的配料工序,涉及到兩種主料和20多種傳統植物香料的配比調制,這是燜子本身香味的來源,可以說得上是獨家秘方。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燜子加工前原材料的新鮮與安全,旺弘燜子所選用的豬肉原料都是從北京二商集團,中糧集團等一些大型屠宰廠直接供貨,從源頭上保證了豬肉的檢疫和安全,加上全程冷鏈運輸和科學的庫存管理,最大程度保持了材料的新鮮。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全面建立并執行食品安全責任制,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關鍵工序都是由自己或第四代傳承人親自把關質量問題。將秉承“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工藝再繁不能省人工,調味再貴不能減物料”的企業原則,在質量、品牌良莠不齊的肉類食品加工行業中,以質取勝。 未來三年,第三肉聯廠將實施弘揚傳統,突出地方特色的品牌戰略,建立發展快速穩健的銷售網絡,增加市場份額,引進有技術專長的人才,聘請著名的肉食專家,對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定州燜子進行改革創新的同時,研制出更多適應人們消費口味的產品,讓產品的質量更上一層樓,讓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肉制品長盛不衰。讓定州燜子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全國人民認識定州、了解定州的一道特色文化美食。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