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新網洛陽6月13日電 古代畫家以“無聲詩”為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這一理想當然指向畫家在作品中透露的精神境界,而達到這一境界的決定步驟,是他們像詩人那樣,以極其洗練的方式對繪畫形式因素的精心組織。中國繪畫史上的那些杰作,在形式感和精神性兩方面都與詩歌相通。 而今天大家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畫家,他沒有華麗的光鮮,沒有驕人的冷淡,沒有名利的浮夸,他從不涉足那些所謂的藝術圈子,他從不參與那些給予宣傳自己的展覽,他有自己的藝術,自己的鑒賞,自己的快樂與悲傷,自己的安靜與聲響。 作為觀者,欣賞藝術都變得那么困難,對于創作者而言,踏實安靜的創作似乎更難以企及。怎么給自己設計一條心路,擺拖干擾,沉浸在繪畫的純凈之中呢?翻開中外繪畫的歷史,我們看到,無論塞尚,莫奈,還是倪云林和黃山谷,每當觀看他們的作品,那平淡的畫面,那略帶羞澀的運筆,都能感受無名的震撼或是美好的遐想,探究其中的精髓,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秘密:只畫給自己。 人最難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鬃釉v,每日三省我身。其實,就是為了保持靈魂的平靜和安寧。當下,很多有潛力的畫家,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作品越來越差,歸根到底,是被膨脹的欲望所吞沒。
而今天大家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畫家,他沒有華麗的光鮮,沒有驕人的冷淡,沒有名利的浮夸,他從不涉足那些所謂的藝術圈子,他從不參與那些給予宣傳自己的展覽,他有自己的藝術,自己的鑒賞,自己的快樂與悲傷,自己的安靜與聲響。
他就是畫家——宏利。
70后畫家宏利有著自己的個性與魅力,他的作品有明確的融匯中西的藝術取向,追尋中國傳統文化雅正靜美、渾然大器的美學品格,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義為主體,融合西方現代藝術和當代視覺經驗,試圖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展現傳統山水畫“天人合一”、“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生命本質,從而獲取關照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藝術情懷和精神境界。
畫家宏利還注重實踐和理論雙修,涵容了傳統與當代的銜接與轉換。他從傳統中吸納精神營養而又賦予畫面形式以現代品質,將性情意趣的自然流露與畫面結構的理性歸納融于一體,注重趣味、氣韻、意境和詩性的融通整合,注重形式美感、視覺張力和文化內涵、精神取向的有機統一。這些作品,風格清俊雅逸,樸厚大氣,體現了畫家宏利文畫俱佳深入的理論思考和豐富的藝術實踐兩相印證的學術追求。
畫家宏利性格中既有傳統文化平和中正的中庸特征,努力尋求對立事物之間的平衡,又兼有著不破不立的創新意識,希望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打破平衡,達到一種藝術本體的真實。也正因如此,他的畫中既有古代山水的微妙意趣和虛和品格、現代山水的筆墨程式和山石結構,又始終保持著對于山水畫傳統的建設性、批評性反思,試圖在創作中回歸畫家主體的性情,表達當代人面對山水自然的直接感觸。
反觀宏利的作品,沒有矯揉做作,明快和自然,有著東方天生的內斂和溫柔。特別可貴的是,作品整體的品質非常接近,無論情感還是技術都沒有很大的起伏,工筆細膩,不隨意放縱,畫面色彩典雅和溫潤,特別是中間色的運用,嫻熟穩重,有著古典的遺風。也許是文革的遺傳或是時代變動猛烈的原因,當代中國畫家,很多喜歡刺激和跳躍,畫面情緒的外泄,讓人難以平靜,情感波動,如同躁動的中國。與之相對應的是,宏利的回歸自我,作品的私人感覺特別突出,仿佛拉開內心深處的窗簾,里面沒有陰暗,只有作者的細微心思。一切沖和平易,不經意間,讓人感受到一段段閑散的心事,一片片無意的優雅,一陣陣淡淡的感懷?! ?/p>
就畫面的技巧而言,刻意的不經意似乎是主軸。布局精巧,畫面內容的曲線,和背景中的直線代表了中國古典和當代刻意的巧妙結合??v觀中國古畫,線條柔美委婉,總在不經意間表現筆墨,東方的間接通過線條躍然而出,當代審美的直線,到了蒙德里安達到高峰,從直線中表現神性的尊嚴和冷峻,這種一神精神的基督根基,和東方眾生是佛,完全不能交集。怎樣調和東西,如何表現當下世界的融合,似乎成為畫家不能達到的極限。這一切卻在,幾支鮮花,一片浮云,翩翩蝴蝶和安逸的鳥兒,表達的隨意曲線,在隱含桌面,平鋪的蓋布,和器物基座的直線,形成不沖突的對立,如同渾然天成的美麗混血,令人驚艷叫絕。
刻意的細膩,不經意的融合,構成了作者畫面的諧和明快。畫家宏利的無聲詩里的每個物體,除了表述心事,更多的是一種氛圍的渲染,仿佛世間的一切,都歸融簡單,沒有高深,不故弄玄虛,靜靜的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展翅不飛的蝴蝶,靜靜綻放的鮮花,自在沉默的小魚,棲息小寐的鳥兒,在這祥和平靜中,沉寂舒展,似乎不愿打破這片刻寧靜,恬淡中享受神秘的快感。
是天生的平和還是后天的刻意鍛煉,造就了畫面的寧靜。從觀者的角度,更能接受畫家與生俱來的根性。窗外的俗世,沒能污染里面的整潔,外面的誘惑,不能取代內心的平和。傳統的柔美,當代的直接,都不自覺的在畫面的平淡中,化為不經意的情感。除了自己,畫家沒有邀請他人,對于觀者,仿佛不留神打開了一扇不透明的櫥窗。沒有偷窺的內疚,沒有宏大的場景,只有默默的一刻一分一秒。
感謝畫家宏利在這濁世中,帶來的一縷清香,正是他給自己的暗喻,讓我們能夠從日常的煩惱中短暫的脫離,感受閑散,享有美好。(李志國 張龍飛)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