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黃河文明網 網評: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委派,4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代表習近平,飛赴災區,察看災情,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人民日報8月5日) 魯甸地震發生后,黨和政府迅速啟動應急機制,黨和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救災,各地迅速派出救援力量,全社會紛紛解囊相助……距離地震發生即將迫近48小時。 面對地震這樣的災難時,72小時之內是救人的黃金時期,要抓住這條黃金法則,把救人當作第一要務,爭分奪秒,不遺余力,一刻不能停,才能使更多的災民逃離險境,使被埋在廢墟中的生命看到希望。李克強總理也強調,必須抓住一切可能,充分用好48小時、72小時黃金救援期,盡最大努力搜尋失蹤者,營救埋在廢墟下的群眾,不到最后絕不輕言放棄。九度烈度區今晚之前要挨村挨戶搜尋,七度以上烈度區48小時之內要疏散群眾,盡最大可能搶救生命,減少傷亡。 總理強調的盡最大努力搜尋失蹤者,盡最大可能搶救生命,減少傷亡……這給了地震中逝者最高的尊重、給了生者最大的撫慰。這也再次詮釋了在災難面前,其他的一切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生命的無上價值與尊嚴。 災難和病痛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那就是生命的價值。面對災難和死亡,全社會應該對生命的存在倍加珍惜,然而在風平浪靜、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我們更不能忘掉這一切,不能對生命價值有漠視。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說:“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體存在”。毛澤東也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對于人類自身來說,最為寶貴的就是生命,沒有生命一切都無從談起。生命的重要價值,在于它的一次性和基礎性。 抗震救災,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體現出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面對災難來臨時生命的奇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是一種本能反應。 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救援人員的奮力拼搏下,全社會的共同相助下,定會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定會取得魯甸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魯甸人民的明天也定會更加美好。(攀枝花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