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許順喜)報道,顧紅偉,字逸膺。1967年生于江蘇宜興。現系為東坡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南京長江書畫院終身常務理事,北京華夏書畫院院士,中國文人美術家協會理事。1986年自學函授齊白石藝術。1988年畢業《大專》。從事過印花設計、工藝繪畫、陶藝制作等。作品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藝術大賽,并屢獲獎項。2000年或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質部頒發的ISC2000證書。2001年出席北京中南海釣魚臺的頒獎大會。2013年結業于北大首屆中國畫高研班,現進修于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工作室。
從顧紅偉的履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多年來取得的這些藝術成就來之不易,據朋友介紹,他從事過印花設計、工藝繪畫、陶藝制作等多項藝術行列,最終走上了職業的畫壇,自繪畫以來,他從書法、花鳥、人物到國畫山水樣樣精通。凡是熟悉他的人都把比喻為藝術界的“雜家”。為了解他傳奇的經歷和人生,經多次相約,顧紅偉接受了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的專訪。
“藝術家用藝術承載人文,用人文豐富藝術品,一個作品筆墨造型所表達出來的,一方面是一個畫家他對自然景觀及人文事物所做的“記錄”或者說是經過了視覺印象和藝術創意的描述;另一方面作品承載著一個畫家個人的人文思想、藝術追求、文化信仰,正所謂:“文以載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個畫家是一個文化與藝術的復合體,傳承的不僅僅是藝術,還要有人文思想,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價值,也是一種信仰和追求。我要把這種藝術之美的價值和信仰體現出來去實現藝術的中國夢。”顧紅偉接受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說。
顧紅偉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以及傳統中國山水畫理念貫穿于作品中,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巧妙地結合,使作品表現出一種較高人文境界和藝術境界,并且常常通過筆墨感性的傳達出顧紅偉對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追求和藝術信仰。
據顧紅偉老師介紹,他從小學就開始學畫,此后便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回憶起學生時代時他說:“那是我驕傲的時期,也是我痛苦的時期,一至五年級我一直是班長,年年是三好生,畫畫也是最好的。當初二告別離校的時候,有的同學問我,將來準備干什么?我說想當畫家,就這一句話反又招致他們的嘲笑。從此我步入了社會,那年我十七歲,但我并沒有因時局動蕩而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說實話每個真正的男人都希望有個好的家族,可以最根尋源,或者自己承擔起家族的重擔光宗耀祖,我也一樣。可是我的家族沒處尋源,奶奶在我父親三歲的時候去世,父親兄妹三人隨爺爺逃難到宜興太華,后爺爺也去世。父親他們靠幫別人家放牛生存,所以父親腿上被毒蟲叮咬,無錢醫治落下一條爛腿,后和一個盲人女孩結合生下了我,因家里條件有限,只能在家自學畫畫。86年自學函授齊白石藝術,88年畢業。從事過印花設計、工藝繪畫、陶藝制作等。
為了更好的追求藝術之美,他遍訪名師指導;藝術來源與生活,為了更好地體驗大自然,顧紅偉經常去各地寫生,在他的眼中,這些山水并不是呆板、枯燥的,而是情趣盎然、活靈活現的。“宋人提出,山水畫應該可居、可游,這不僅是說山水畫可以給人以視覺上的賞心悅目,更是突出了它因境界而給人帶來的深層次的愉悅感。”顧紅偉的追求就是把這種內化的情緒通過外在的筆墨渲染開來,再將這種帶有“人文氣”的情調植入觀者的內心。
在采訪的過程中,顧紅偉老師一直在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說:“要想畫好山水,一定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文學功底。古人常說:詩書畫印,四位一體。且不說書與印,很多時候,詩和畫根本是分不開的。這就好像說好詩都有‘詩眼’,也就是讓詩真正能打動人的那個詞;而‘畫’也是有‘畫眼’的,也就是常說的‘點睛之筆’,凝聚了整幅畫的靈魂之所在。”而顧老師的畫既有山川屋舍的全局視角,也有一步一景的點滴細節,無一不是他文人氣度的神妙再現,無一不是其大家風范的最佳注解。
我國著名國畫大師、中央美院資深教授、著名書畫評論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姚治華先生觀看其作品后說:“觀看顧紅偉先生的畫,其筆墨表達融合了王原祁、黃賓虹筆墨技法之精華,淡墨入筆,由淡及濃,疏密有致,起承轉合,虛實相生,反復皴擦,干筆濕筆相輔相成,皴擦點染巧妙運用,使得畫面表現出渾厚蒼潤的藝術效果,極具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他的繪畫技法中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透露著現代筆墨的深厚功力,在中國古代山水畫法中融入現代與時尚的畫風;他的畫氣勢雄渾,樸茂深邃,帶有明顯的北派山水特色,卻不失南方山水之清秀,以山水畫的形式,表現出山水詩的內容。其筆下的山水既有春山的青翠,夏山的蒼郁,又有秋山的明凈和冬山的蕭瑟。在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中,寄寓畫家的個人情愫,同時也展示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中國畫較高的境界一直所追求的并不是對外在事物簡單的表現,而是通過畫家藝術提煉和藝術加工,而賦予作品更多的人文內涵和人文感受,即是通過作品中人文符號、景觀符號的藝術配置,營造出一種藝術氛圍,傳達出畫家作品創作的藝術構想,這同時也是畫家自身美學追求、文化修養、藝術信仰、人文內涵的一種表達。傳情達意的同時,能夠帶給觀賞者一種可以品味、可以回味的藝術感受,因此,一個畫家、一個藝術家的自我文化修煉、藝術修煉十分重要。觀顧紅偉的山水畫如品一杯好茶,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作為一個有信仰、有追求的畫家,顧紅偉對于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理論的研究十分深入。中國傳統山水畫大家眾多,繪畫理論、技法博大精深,在廣泛廣泛研究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同時,顧紅偉本著為我所用的原則,融合眾家之長,博觀而約取,厚積薄發,逐步形成的自己的山水畫的思想理論 和理念體系,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畫繪畫風格,從而為自己的山水畫創作與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也成就了他極具個人藝術價值觀的山水畫風格。(記者:許順喜)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