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上是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有限公司工人,每天晨會時,誦讀《弟子規》。(戴燚 攝 )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人民在線訊 9月12日8:00,筆者走進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有限公司采訪。該公司“用良心,做良品”,生產“傳江”牌香油等系列產品,行銷中國、日本、 韓國等國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并多次代表地方政府參加國內外食品展會,得到社會的認同和贊譽。

圖上是青島明珠國學專修學校,創始人張瑞琴,為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有限公司題詞:傳江香油真誠永久。 (戴燚 攝)
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有限公司,是一對夫婦從小作坊做起,經過24年的摸爬滾打,一步一步壯大,形成具有現代化的企業,以生產“傳江”牌香油為主,產品已飄向中國大地,走出國門,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
王傳江,男,高中文化,今年51歲。李桂英,女,初中文化,今年49歲,二人都是山東德州市夏津鎮人。王傳江在家排行老大,其下有兩妹一弟,身處農村,經濟十分差,為了全家,懂事的王傳江高中畢業后,放棄再升造機會,回家幫父母供養兩妹一弟上大學,跟從父輩學做香油,王傳江是祖傳第六代傳承人。
經好心人的介紹,王傳江和李桂英成了情投意合的夫婦。王傳江看好李桂英善良、能干、潑辣;李桂英看好王傳江誠實有手藝。王傳江較內向,李桂英是外向型人,這對組合真是美哉甚哉,成就了他們創出了一番新天地來。
王傳江28歲那年,把大女兒留在老家,帶著妻子李桂英和才40天的小女兒,懷揣著祖傳的手藝加工香油闖天下,到膠東半島去搶占空白香油市場,來到萊陽。在萊陽盛隆街開了一個“德州香油”小作坊,王傳江負責生產外出推廣,李桂英一邊領小女兒;一邊做家務;一邊揀地攤賣香油。生活十分簡單,什么便宜吃什么,大蔥、咸菜、白菜就饅頭,以水為湯度日子。誠實人做好香油,還不好賣。夫婦二人以先嘗后買,先用后付錢,3年時間才改變困境,一日可銷100多斤香油。
1994年,雨水多,本地芝麻欠收,到山西進貨,被販子兇了,花一萬多買回的芝麻嚴重霉爛,用之砸自己買賣,丟王氏六代人臉面。痛定思痛,誠信是金,金錢買不回來信譽,賠就賠,夫婦二人選擇客服是上帝,自己吃個啞巴虧。
1996年,王傳江和李桂英在萊陽市開第一家專賣店,一開始還可以,沒多時銷量銳減。這時他倆認為香油用量不大,人們不會只為一小瓶香油光顧專賣店,應該入進大超市,才可方便用戶。為進超市,不光質量好,還要有商標。幾年來,王傳江走到哪,人們就認定他這個人,買他的香油,索性就注冊“傳江”牌香油商標,進入超市,這一步使他們真正迎來春天,生意一日好一日。
2000年夫婦二人,在萊陽買下房子,把大女兒從老家德州接來,定居萊陽。
2003年,王傳江和李桂英注冊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公司。
2006年,王傳江和李桂英投資500萬在萊陽市區西工業園建起現代化廠房,從韓國購進壓榨機和檢測設備,運用56層凈濾工藝,把傳統加工和現代聯合并行。這時候,王京善的出現,幫了他們的大忙。王京善,男,今年59歲,當過13年兵,做了20年銷售。一次偶然機會,王京善用上了傳江香油,真的不錯。一打聽,是夫婦二人干的,人們對他們的人品油品給予高度評價。王京善放棄豐厚待遇不干了,來萊陽市傳江油脂調味有限公司。相見交心一談,一拍即合,王京善的到來,帶來先進銷售方法,傳統加電子商務;先進的管理,落實企業文化,即企業的靈魂。王京善一向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圣賢孝道,他帶領全公司學習,并行出來。3年前,王京善推薦李桂英到青島明珠國學專修學校,學習45天,回來后,公司主要領導每日早晨在公司門口,鞠躬迎接工人的到來,下午在公司門口鞠躬歡送工人下班;定期舉行傳統文化學習,每日工作前在廠區內集體宣讀《弟子規》。公司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公司不允許任何人傳講負面話題,必須傳遞正能量,否則無條件辭退。很快公司人親如弟兄姊妹,工作效率大提升,銷售穩步上升。客戶憑著傳江香油公司人品油品而來。
筆者問公司領導,為什么這樣做?
董事長王傳江說:我受王京善和愛人李桂英影響。
總經理李桂英說:我父輩過去是地主,受批,我要用良善換回我們曾經的過錯。
銷售經理王京善說:傳統文化帶給我受益匪淺,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近年來,很多企業家到傳江公司取經,被多家媒體報道。青島明珠國學專修學校創始人張瑞琴得知傳江公司為社會、弱勢群體、學校、企業單位、災區做許多巨大貢獻,該公司不是在做香油,是做好香油謀生,重在傳承中華美德。揮筆潑墨寫下:傳江香油真誠永久。 (特約記者 戴燚)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