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實力派書法名家馮學海先生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部新聞網訊 人物檔案:馮學海,字仲學,師蜜齋主。1966年生于陜西周至世代書香之家,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取得西北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F供職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駐陜機構。書法師從啟功、雷珍民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編輯與出版委員會委員、國際美術家聯合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政府外事辦書畫交流協會理事、陜西皇城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陜西英才文化交流中心特約書法家、陜西書畫院院士。
![]() 中國實力派書法名家馮學海拜訪啟功先生 ![]() 中國實力派書法名家馮學海拜訪雷珍民先生
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賽并獲獎,曾入展中國書協“信德杯”全國書法展、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迎新春書畫作品展播” 等。作品曾被全國人大、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世界華人協會、上海世博會等組織和中外眾多人士收藏,并入選《中華書畫家作品典藏》、《世界華人書法家作品集》、《中國兵馬俑杯書法作品集》、《海峽兩岸—中華書法家傳世作品選集》、《中國山水詩書畫大典》、《陜西書畫名家精品集》等。 (記者 文峰 宋?。?/strong>
中國實力派書法名家馮學海先生作品巡展
![]() ![]() ![]() ![]() ![]() ![]() ![]() ![]()
馮學海書法印象
在跟我學習書法的學生中,學海是一位很勤奮、很內秀的人,他學歷很高,經歷豐富,善于動腦,不恥下問,謙虛平和,待人誠懇,從不張揚,給同道留下很深的印象。
學海的可貴之處就是能在繁忙的公務之余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蜂釀蜜的精神研習書法,常年臨池不輟,師法傳統,兼收并蓄,執著追求,從不滿足,用“學然后知不足”來鞭策自己。他有思想、有追求,常以別人的長處針對自己的弱點,不斷地否定自我,不斷地前進,這是一個書法藝術家難能可貴的藝德。
近年來,他嚴于樹人,精于從藝,書法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學習歐體楷書、二王行書及宋人、明人行書的基礎上,崇尚法意自然,力求雅俗共賞,注重法、韻、意、態、趣的完美結合,注重字外功夫及自身修養的提升,形成了俊秀、勁健、大氣、靈活的行書風格,被同道與讀者共榮譽之,因此,我廖敖數語希望他平步青云,更上一層樓。(作者系中國書協理事、陜西省書協名譽主席雷珍民)
我對書法的理解
●書法寫什么?毛主席講“文藝為大眾服務,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求“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樹干與電線桿的區別在于樹干有生命力,直中含有不直,有澀味,此意通書法線條。
●大自然中沒有絕對平面的,用筆貴在中鋒,筆畫要有立體感,筆畫要飽滿、要圓,要自然,寫字不是畫字。
●自然就是美,筆法來自大自然的物象。如老藤、枯枝、鮮葉、幼竹、柔蘭,似流水、閃電、陣云、驚蛇、翔鷹、虎躍、龍騰。
●好的筆法似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
●一筆之內沒有純粹的直,不直就是有內涵,只是顯與隱罷了。但過分的夸張就是做作,就是不自然。
●用筆最大的“敵人”就是快,筆意不是向前,而是向下,筆筆留得住。
●筆法的創新就是線的創新,線要新,要含蓄,要能感動人。
●歐體的結構很美,“法”是規范手腳,是基礎。破唐法用宋人率真的“意”。魏晉的書法是一個顛峰。王羲之的“韻”是學習行草書的必經之路。
●字分體勢字、形勢字。體勢字如人的腿、胳膊;形勢字如人的手、眼、耳、鼻等五官。比例協調、手足相安。
●墨跡易上手,寫碑能沉、厚、澀。碑帖融合最為佳。
●要既到位又靈活,既有“位”又有“味”,可謂書法大成。
●書法作品重在寫氣,氣要貫通,書法是第六感覺。四邊布白,神實氣足,充盈飽滿,行氣貫通,千變萬化,協調統一。
●大自然、生活就是變化,變化就是美,地球上沒有同樣的一片樹葉,書法也講求變化。
●“書貴瘦硬始通神”,要做到骨肉不偏者難。
●好的書法要有力度、質感、韻律、節奏,能感動人。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神采、有意境,能把感情豐富地表達出來。
●從來都是“眼高手低”。不是時間愈久,功夫愈深,是正確的重復,是正確加數量。有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變化。學習書法如蜂之釀蜜,蠶之吐絲。
●學習“三問”:問人、問己、問墻(字怕掛)。( 文/馮學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