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358藝術網 訊:國際的藝博會!中國的藝博會!更是嶺南的藝博會!同繪中國夢——第19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將于12月4日-8日(12月4日為VIP預展)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嶺南藝術從這里走向世界。
來支鋼,號云禪,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他生長在黃山故里,少小時即萌發了描山畫石的興趣。曾自學素描、油畫。12歲從師當地畫家丁楚才先生,在啟蒙老師指點下,他不打底稿,四尺宣紙落筆布陣,每天十余張。丁老師這種特殊的教畫方法,為期兩年之久,意在充分發揮少年人自由自在、任情造化的靈性。丁老師自信地說,這是一種實驗,為培養未來大師試路。 氣質渾厚的山水人來支鋼,無疑是呈現大山精神的天生之才。2003年畢業于中央美院“賈又福山水工作室”研究生班,深得恩師賈又福推重、厚愛。在美院系統教學基礎上,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經過“極慢”、“極笨”的基本功磨練,先習“加法”,后習“減法”,至繁中求至簡,開始走向一條“似慢實快”、“心源”與“造化”相契的現實主義山水之路,遂以充沛的創作活力,躍向畫壇。
來支鋼探尋山水畫源頭之時,其畫意、畫興、畫風,無不自然傾向北宋大山大水。但久久無法脫出“古人古畫”的感覺。反復探索,豁然開悟,一旦融入李可染“積墨法”,頓生“奇變”,滋生出與“古人古畫”大相徑庭的現代感。一代宗師李可染的優秀學生之一,新水墨畫佼佼者賈又福,創造性地發展歷代山水大師的“積墨法”,針對黃賓虹的突出貢獻,首次提出“墨渾淪說”,“以心觀石”,“疑心化石”。教學中屢屢做案頭示范、寫生示范,給一批又一批學生以新的教化、新的啟示,懂得了“站在前代巨人肩膀上”的大智慧。那聲噪一時的“反傳統”創新熱,在這里,一無溫床,二無市場。曾經十年浪跡天涯、賣畫求藝、苦苦摸索、歷盡曲折的來支鋼,有幸問道于斯,一如猛虎入山,獅子搏象,精誠猛進之勢,名列前茅。
來支鋼擁有堅實的專業基本功。他并非不長于畫樹、村舍、舟車橋梁,但他集中力量研究山石,突破山石。在他看來,畫好山石,作為一幅山水力作就成功了大半。當山水畫主潮出現“賓老熱”時,他保持冷靜心態,不以追隨賓老早年跳蕩、松動的文人畫線條為尚,而是從自己的氣質、秉性、創作欲出發,重點鉆研賓老晚年“積墨法”,一探“渾厚華滋”之美。“渾厚華滋”,既非“南派”,也非“北派”,獨屬中華大地、山河,草木之美,最能集中體現中國文化古典精神之深奧。 12月初,來支鋼的氤氳筆墨將會現身第19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且讓我們擦亮雙眼,于來支鋼的作品中探索古典文化美。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