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網 訊:房貽德“全國十大杰出農民畫家”之一,1951年出生在山東滕州微山湖畔,精通山水花鳥畫法,尤以畫人物擅長,在他的人物畫系列作品里,以母親體裁居多。房貽德先生,雖然聞名遐邇,但從不以大家自居。他常說:“我是農民,農村有我的家,是我的根。”他的作品多是反映農村生活,他筆下人物多農民,尤其是那些白發蒼蒼、飽經滄桑、臉上刻滿皺紋的老母親。![]() 燭光里的媽媽 《燭光里的媽媽》是一幅十分難得的懷舊之作,作品表現的是一位年邁的老媽媽深夜在燭光下做針線活的情景。筆者讀后感觸很深,愿與廣大網民和讀者共同分享,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這幅畫的作者,房貽德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患有嚴重的眼疾。盡管大部分時間沒有離開在生養他的土地,但和別的農民兄弟不同的是,他除了躬耕田野,還要筆耕墨田。農閑季節,聚在一起玩牌搓麻將的時候,他卻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他希望用手中的畫筆把美好的東西永遠留下來。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積累和記錄,他把身邊的農民尤其是農村女性一個個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母親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些作品原型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通過閱讀房貽德先生的這些作品,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你看,這位燭光里的老媽媽,將一根線在嘴里便沾濕后全神貫注地往針眼里穿,連穿了幾下也沒有穿進去,在筆者看來,這不僅僅是因為屋里燈光太弱,很大原因是房間太冷,凍得老媽媽兩手發抖。看到此,會有網友和讀者會問,何以見得?從這幅畫上看,老媽媽身上穿的棉衣又薄又破,在農村通電之前,絕大多數是靠煤油燈照亮的,只有過春節時才點蠟燭,而且是用是艾桿裹上燈草做軸心的紅蠟燭,請看蠟臺里面影影綽綽的向外延伸的蠟桿,就知道當時的季節了。 畫家所在的山東滕州微山湖地區,冬天是非常冷的,十冬臘月,滴水成冰是常見的事情。那時候的農村家庭,冬季取暖別說裝空調了,就是燒爐子也沒錢買煤。因此,在筆者看來,老媽媽手里的線穿不進去,很大程度上是凍得渾身發抖所致,即便這樣,為了不讓孩子凍著,老媽媽只好搓搓手,跺跺腳,堅持著做完手里的活計,不是雞叫三更,就是東方欲曉了。看看那道微微閃動的燭光,再看看這位慈祥的老母親,我在想起 “春蠶到老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首古詩的同時,耳邊響起了那首《燭光里的媽媽》:……噢 ,媽媽, 燭光里的媽媽 ,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噢,媽媽, 燭光里的媽媽 ,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 ;噢,媽媽 ,燭光里的媽媽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 ,您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 ……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這就是我們親愛的媽媽! ![]() 慈母手中線 再看這幅《慈母手中線》里的老媽媽吧。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兒時學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時盡管背得滾瓜爛熟,但由于年齡小,不懂詩里的深刻含義。直到上后來離開家到縣城讀高中,才明白慈母“臨行密密縫”的良苦用心。我家離縣城50華里,當時交通條件差,沒有柏油路,沒有代步工具,全靠雙腿步行。星期六下午上完一節課,幾個同學就匆匆忙忙往家趕,路上一溜小跑,到家已經夜里七八點鐘。回到家母親連夜要將穿爛的衣服縫補。為了不能不耽誤第二天干活,更不耽誤我在學校穿,母親總是挑燈夜戰。 看著房貽德先生筆下這位凝神穿針的老媽媽,勾起了我對母親的思念。回憶三十年前在煤油燈下為我縫補衣服的老母親,為了我們兄弟姐妹,出力流汗操碎了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兒,到了晚上還要縫縫補補,睡不了一個安穩覺。母親,很樸實,就是為了孩子不受凍,不穿破爛衣,在家 “密密縫”好衣服,臨行 “意恐遲遲歸”,盼孩子早去平安歸。這就是這位戴著老花鏡在燈光下,凝神穿針的老母親的所思所想所盼。 房貽德這位出生在山東農村的畫家,沒有進過大學校門,但他以豐富的創作經驗,淵博的社會知識,厚重的生活積淀繪畫。他筆下的人物,不僅形象逼真,閱歷豐富,而且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感。在他母親系列作品了,極具時代性,每個年代的母親都打上和那時代相對應的烙印,傳遞著極具震撼力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不是用一兩句就能介紹清楚的,還是挑出幾幅作品,讓朋友們自己感受吧! ![]() 燈光下的老母親 ![]() 母親 ![]() 依戀 ![]() 燈下密密縫 農民畫家房貽德簡介: 年過花甲的房貽德,自幼酷愛繪畫,曾受到著名畫家趙明程先生的指導后自學成才。上世紀70年代在一家國營單位干了4年宣傳工作后辭職,和愛人開了一家個體照相館,一干就是30年。由于長期在的暗室洗相藥物中毒使他患上了幾近失明的青光眼。2008年汶川地震后,創作出《災區溫情》、《背負著人民的希望》等抗震救災題材,作品參與義賣行列,把所得善款全部捐給地震災區,北京奧運會期間把精心創作《生命高于一切》和《偉大的母愛》贈送給百米短跑冠軍牙買加運動員叫博爾特,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牙買加人民的真情厚意,中國新聞網以《農民向博爾特贈畫》為題報道后,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國內各大媒體紛紛轉載或作專題報道達到8千多次。 近年來,房貽德先生相繼創作出《黃河魂》、《燭光里的媽媽》、《慈母手中線》、《依戀》等多次在國內大城市展出,頗受廣大觀眾和專家喜愛好評,近日接到邀請,參加2015年在臺灣舉辦的紀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 (本文作者李廣義系國際書畫藝術網執行總編)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