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許順喜 攝影:劉瀚鍇)報道,韓文娟,1971年出生,現居住北京。自幼喜歡繪畫,在繪畫的路途上有幸拜著名書畫家王憑為師。她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后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曾在中國國家畫院高級研修班、中國花鳥研修院、中國科學院書法研修班進行深造。
韓文娟自幼酷愛繪畫,多年臨摹中國歷代名家作品。近年來多研習近代和當代名家彩墨山水作品和花鳥作品,重視寫生,了解地域風土人情,吸取藝術營養,吸取傳統文化精華,力求創作出印象與具象的完美結合作品,力求創造出雅俗共賞的作品。
“我繪畫小幅作品較多,因為在室外寫生直接成畫,畫面太大了攜帶不方便。我現在也正在嘗試畫一些大畫,想帶著大畫板去野地里寫生。大畫相對難以把控,而且在作畫過程中不容易統籌照顧到整體,或許還涉及到氣力不夠的問題。其實小幅作品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沒骨畫越小越要精致,也就越難畫。”韓文娟在馬連道茶葉大世界北京榮津尚品茶葉銷售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韓文娟為人誠肯樸實,她那種水滴石穿的學習毅力和繩鋸木斷的鉆研精神,是很感動人的。為一朵花、一只鳥,一個構圖,她經常在燈下幾十遍上百遍的揣摩練習,還到處求教,從不滿足,為了在繪畫的道路上有更高的造詣,她拜著名書畫家王憑為師。在老師指導下,她孜孜不倦地從中國花鳥畫中不斷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逐步形成了自已鮮明生動,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
我國著名書畫家、王羲之后裔五十五代孫、中國畫無筆潑墨人物畫王憑談及韓文娟的繪畫作品時說:“人格化梅花自高,道法自然始作真。韓文娟工于梅花,形于天然,有了鮮明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手法,創新與探索有了一個藝術前行的方向。如果能在表現手法完美成熟的同時,進一步注重作品意境的營構和藝術主題的傳達,那么,韓文娟畫梅將會拓展一個更大的藝術空間。通過對其繪畫語言的解析不難發現,她的梅花作品在構圖、鋪陳、開合、張馳、層次、動靜,筆墨等方面,無疑表現出畫面語言的極致性和審美性。一是立意深遠,一掃一些女畫家的小家子氣。她的梅花作品完全擺脫了古代傳統梅花藝術經典構圖模式的“小”思維束縛,不以古人作品為創作“藍本”,而是取景于自然,構圖于藝術,表現于思想,以闊大、飽滿的畫面表現大幅梅花樹桿新景觀。”
在韓文娟的花鳥作品中,不僅高度經營事物的造型和表現形態,更注重“寫”和“逸”的文人元素,注重個人精神的外放和個人情緒的張揚,以話寫心,以鳥寫神,凝重中求鮮活,閑凈中求生動,處處滲透著她的感性體悟和理性思索。情致雋永,意味深長,想見背后隱現的是一顆虔誠的藝術靈魂。
韓文娟在花鳥畫上已取得一些成就。然而,若想有更大的發展,就需要大膽地否定自己,尋找新的突破,只有突破才有創新。我們欣喜地看到,她已經在嘗試,采取更為廣泛的題材,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努力地開拓創新,不斷地增強著自己作品的表現力和書畫語言的感染力。
“韓文娟的花鳥畫,題材多為人們熟悉的蘭草、牡丹、荷花、玉蘭等,從作品立意、構圖、造型到勾勒、暈染、設色都十分講究,讓人有走進大自然悠閑自在、身心愉悅的感受。這些都源于她熱愛自然,深入生活,用心體會,用情作畫。無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她總是經常走進大自然中,細心觀摩,反復揣摩,記住每一朵花不同瞬間的形態,再將花朵不同時期的美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據了解她的人,北京榮津尚品茶葉銷售中心總經理柯榮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前,韓文娟的繪畫藝術已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逐步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近幾年來,韓文娟的繪畫作品,尤其是梅花,牡丹,越來越受到省內外人士矚目和喜愛。正因為她長期堅持,辛勤耕耘,努力創新,多次在全國各類大賽上獲獎,作品受到同行專家的肯定。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有助于理解傳統,從而正確地繼承傳統;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創造性地發展傳統。韓文娟用心去體悟一花一草、一枝一葉的生命律動,注重細致地觀察和品味,務求做到對其本質的理解,掌握其形、神的變化規律,將藝術之美呈現在觀者面前,用謙虛的態度書寫著自己的藝術人生。(記者:許順喜 攝影:劉瀚鍇)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