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美麗中國山東菏澤訊:著名書畫家李天軍先生“黃河.山水”研討會12月6號在家鄉山東菏澤隆重召開。李天軍先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故土;生長在黃河岸邊的他激動而豪邁地說:“黃河養育了我們,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要一生沿著母親河的足跡前行,無論春夏還是秋冬,不停歇,永遠前行!”
此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會,既是朋友又是記者的我們有幸應邀參加。當我們問及李先生對自己未來的打算時,李先生謙和地笑著說:“我要加倍的努力學習前輩和同行的所有長處和他們對事業執著追求的那種精神,彌補自己的不足;勤學苦練,以“黃河.山水”為主打方向,用真情描繪出黃河母親的多姿多彩和美好未來。”應邀參加的有菏澤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常健同志,菏澤市博物館館長著名書法家、油畫家高國慶同志,菏澤日報社新聞書畫院院長、著名書法家李月和同志,菏澤園林管理處李主任,菏澤檢察院王檢察官,菏澤物業辦王主任,菏澤定陶稅務局領導張洪平同志,菏澤牡丹藝術研究院院長董女士,及菏澤國畫家、書法家知名人士,商界、企業界老總,參展鄉親、友人、愛好書畫等人士數百名欣喜齊聚書畫院研討、交流、參觀、展覽。李先生在此熱烈的氣氛中高興地說:“今天到場的有我的鄉里鄉親,也有我的老領導、老上級,還有我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他們既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師,我完全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取得的這一點點成績,在此,我衷心地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他們每個人的長處,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只有找出差距,取長補短才能使自己進步。” 研討會上,大家都踴躍發言,侃侃而談,直言不諱,心怎么想,就怎么說,因為大家都以朋友相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說得好。只有朋友的坦誠相告、逆耳忠言,才使自己的路走得好、走得遠。 以下摘選其中幾位好友的評語對李先生的藝術事業以示鞭策和鼓勵吧。 自己的老領導菏澤市博物館館長著名書法家、油畫家高國慶同志評論道:一是吃驚,一萬個沒想到,沒想到進步這么快,進步這么大,出乎我的預料之外。二是常聽一個單位里的同事們說,他經常半夜三更起來作畫,看來是真的用了功、下了力了,不容易,出這么大成績。三是他能夠心境平和,工作上他是這樣,書畫也應該如此。在單位里天軍同志都是平易近人、團結同志、不居功、不自傲,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處理任何事情;看來,只有沉靜下來,不膚淺、不躁動,深入地去研究,去思考,才可能有更大的收獲。四是作為一個領導一個同事一個朋友吧,真心希望天軍同志戒驕戒躁,讓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作品,沒有刺激、沒有火氣、沒有縱橫氣;只有這樣的作品、這樣的境界,藝術之路才能夠在源流里感悟 在自然中升華,在未來中精彩! 其次,菏澤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常健同志談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境界,我認為它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最高標準;所謂“境”,是指人的精神所達到的萬物歸一的無我之境;它是永恒的,是人之精神,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縱觀歷史,中華民族雖然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沖擊,但是并沒有改變自己的文化精神,而是外來文化被吸收、改革、消化、發展;境界最為關鍵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深深地扎根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觸其邊角,這個境界可謂正大而光明;在這里,我們看天軍同志的這幅黃河圖,大氣磅礴,振聾發聵,有一種大的氣勢在里面,真不愧是我們的母親河;從這一點上來看,天軍同志的境界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這個境界我們真心希望與他終生同體、終生相伴;只有高境界,藝術才能永生。二是中國畫因情感內容和哲學,而成為中國文化的精華;天軍同志的情感、藝術、哲學、思想都沒有離開生他、養他的母親河——黃河,藝術的根、生命的根,深深地扎根在黃河的泥土中;在這里天軍同志可以隨意揮灑潑墨,自由奔放;他可以放得開,也可以收得住,在一放一收中,他的藝術才華也在提高,更在升華;最主要的是天軍同志的情感在這里,他的“黃河.山水”,一定會大有作為,我們堅信。三是祝賀研討、評論成功,同時希望天軍同志更加勤奮、更加努力,有大作為,有大收獲,多寫黃河,多畫黃河;在不久的日子里,只要一提到黃河,就令我們想起“黃河.山水”大書畫家李天軍同志就夠了。謝謝大家! 再次,菏澤日報社新聞書畫院院長著名書法家李月和同志也說了幾點自己的感受:一點是沒想到,真沒想到,天軍同志進步這么快,進步這么大,真得向他好好學習,好好取經。第二點是天軍同志繪畫的確有天賦,這叫天才,悟性極高,但與他的吃苦耐勞,好學上進是絕對分不開的;天才是勤奮造就的,不言而喻。第三點是天軍同志在書畫創作方向上沒有迷盲。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這也是一個藝術家的關鍵所在,他任何時候都在按照自己的信念走。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挖井一樣,有人挖十個坑可能不出水,因為挖得淺,老覺得找不到水就再另起爐灶重挖下一個。殊不知你要一直挖到底呢,挖到底的時候早晚會找到水。因此,藝術家應該持之以恒,千萬不能見異思遷,三心二意,否則,就會一事無成。天軍同志是專心致志的人,是那個堅持到底挖井挖出水來的人,所以,他進步快,技術高,取得的成績大,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第四點是學習天軍同志的自尊和自信,勤奮和刻苦,拼搏和奮斗,在此也送上我們的祝福,祝天軍同志進步更快,藝術事業更上一層樓! 觀展眾人也都對著名書畫家李天軍先生投去了贊許的目光,人人大加贊賞,普遍認為,觀展天軍同志之畫作,如身臨其境,大氣磅礴,豪放有度,一飽眼福,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給人以震撼,給人以力量,有大家之風范。 當我們與著名書畫家李天軍先生攀談時,李先生說:今天的研討更應該叫評判和提建議,這樣更確切些。因為來的都是我的朋友和鄉里鄉親,我是真心讓他們來給我提建議,來給我挑毛病的。有句話說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局外人明”。只有別人才能看到你的不足,看到你的缺點;只有找到病因,對癥下藥,才談得上長足發展,才談得上技藝精進,才談得上揮灑自如;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也才不至于在小小的成績面前沾沾自喜而不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一個藝術家首先要學會利用時間,擠時間勤學苦練;一個藝術家應該進入哪種語言方式,歸根到底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心境。只不過在藝術語言上有不同的變化,有的很燦爛,有的很平靜而已。一個藝術大師的輝煌,必然是集眾家之風,博百家之長,將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去領會、思索、理解與探討……。偶然的效果是由必然的能力滋養而成。只有厚積薄發的必然,才有成就輝煌的偶然。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李天軍先生發自肺腑的謙和、真誠之言,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純樸、自信、執著,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博大胸懷,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即將來臨的山花爛漫的春天!李先生的哲理、勤奮、形神兼備的能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相信并希望,李先生勤于筆耕,謙虛進取,必定會有輝煌巨作脫穎而出!(記者 李鯤 唐木新 圖/文)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