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雕刻家陳紹安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 陶凱龍)報道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吉林省東遼縣農民雕刻家將自己歷時數月雕刻的‘華龍飛天’木雕作品騎車3000華里送往北京。 據記者了解,今年43歲的陳紹安,自幼喜愛木雕藝術,經過長時間的潛心鉆研,雕出的作品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陳紹安高興得一夜沒合眼,他打定主意,要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作一件木雕作品。經過長久構思,他選擇了《華龍奔日》這個主題,以表達中華民族的騰飛和崛起。經過500多天的辛勤創作,陳紹安終于完成了大型木雕《華龍奔日》。整件作品全長8米,高1.5米,陳紹安騎行數千里送往北京奧組委并被收藏。 2012年5月,陳紹安將從遼源出發,騎三輪車將自己雕的“中國龍”獻給南京市第二屆青奧會組委會并獲得收藏。全程超過2000公里,兜里僅揣2000元錢和一套換洗的衣服。
農民雕刻家陳紹安接受本網記者陶凱龍的采訪 陳紹安介紹,‘華龍飛天’木雕作品高918毫米,長1937毫米,之所以選擇918毫米和1937毫米是為了勿忘九一八國恥和八年抗戰(實際上在東北淪陷后抗戰時長14年之久),其中一條龍頭呈現牛頭狀是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抗戰開始以及牛精神,因為抗戰開始和國家成立都在牛年。 對于此次將自己歷時數月雕刻的‘華龍飛天’木雕作品騎三輪車送到北京是表達一個農民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為壯我軍魂、助我國威添磚加瓦。這一路上他不斷宣傳愛國主義精神。 作為一種民間行為陳紹安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為了減輕車上重量,他除了準備了必需的水、地圖和維修三輪車的工具外,只攜帶一套換洗的衣物。為了省錢,陳紹安晚上的落腳點都選擇鄉鎮,因為住店便宜。陳紹安隨身還帶著鍋,走到野外就找個地方搭灶生火煮點掛面。他有一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他一路上的見聞。為了趕路程,陳紹安最多一天騎70多公里,晚上躺在床上,渾身疼痛難忍。但第二天清晨,他又早早起床,踏上了征程。 一路走來,陳紹安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艱苦,也得到沿途百姓的無私幫助。用陳紹安的話來說自己感動著別人也收獲了很多感動。他介紹,沿途百姓見到他,了解到他的用意后,都非常支持他,有的給錢,有的給物,有的為他提供方便條件。這些,他都一一記錄在了日記本上。
陳紹安于2015年7月1日從吉林省東遼縣正式出發,目前已經到達遼寧鞍山境內,預計在9月3日前到達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