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退干王長江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城固網 訊:我是1998年50歲那年才光榮的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成為了黨的統一戰(zhàn)線大旗下的一名統戰(zhàn)成員。在城固民盟支部為我舉辦的入盟歡迎會上,省人大代表、副縣長、盟支部主委李啟明勉勵我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贈言講話,讓我記在了心中,我在入盟表態(tài)時說的“努力當一名合格盟員”的承諾和誓言,也牢牢刻在了心上。
我知道“當一名合格的民盟盟員”,這個標準并不低,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可我在省市縣委統戰(zhàn)部和民盟省委、市委、縣總支的關心、教育下,持之以恒地勤奮努力,堅守著莊重的諾言,發(fā)揮自己酷愛新聞寫作的特長,實現著自己“為統戰(zhàn)喝彩,為民盟歌唱”的愿望。因此,在我入盟以來的這18年里,我憑著對黨的統戰(zhàn)工作的信任,憑著50歲才跨入了自己久久敬仰的民主黨派的深情,無論春秋冬夏無論風雨雪霜,懷著為統戰(zhàn)、為民盟宣傳多做貢獻的那份真誠,放棄了多少節(jié)假日雙休日,可以說是夜以繼日醉心地沉浸在業(yè)余新聞采寫中,顧不上患上的結腸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也顧不上現在又新添的高血壓、心臟病和腦梗等老年疾病,成天價思考著采寫新聞、寄發(fā)稿件、盼望著我寫的又一篇反映城固縣統戰(zhàn)大業(yè)及介紹城固政治文明、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文化新貌的稿件又在中省市各級黨的報刊發(fā)表。
盡管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單位給我這個退休又多病的老人安排新聞任務,可是自覺為統戰(zhàn)而寫,主動為民盟而歌的深情早已融入了我生命的血液中,不虛偽的說:我如果一兩天不采寫新聞,就心慌就食無味夜難眠。使我這個滿頭白發(fā)的“土記者”養(yǎng)成了多思多看多聽多寫多發(fā)(表)的“職業(yè)習慣”。我在快樂中寫作、在寫作中快樂的晚年生活中,享受著我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的人生價值。入盟18年來,尤其是退休8年來,我始終以“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拼搏精神及時采寫報送城固黨政軍民在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建設進程中的變化和成就,迅速反映城固縣委、政府及各鎮(zhèn)辦社區(qū)工作的新做法、新舉措;城固縣統戰(zhàn)工作、對臺工作、工商聯工作、民主黨派建設工作,民盟工作的新經驗、新典型、新成績。除了住院治療或病重難以出門外,一年到頭幾乎每天,我都要騎上我的舊自行車,奔走于鎮(zhèn)辦街區(qū)、農村,穿行于縣城的街巷樓院或部局委辦,去登門采訪那些統戰(zhàn)干部、民盟盟員、離退休干部職工、抗日老兵、黃埔老人、企業(yè)老板、特困群眾,認真做好采訪記錄,連夜趕寫修改成可報送的稿件,成為我生活的追求、精神的牽掛、心靈的慰藉。同時用我的熱情鼓勵帶動了縣委統戰(zhàn)部的袁亮、胡麗君、劉金柱,縣委通訊組的王虎、陳晨,縣委老干局的張敏、陳瑩、何葉、楊娜、田會如,縣工商聯的張小蘭,民盟城固總支部的韓勇、楊雪等一大批青年干部積極寫稿投稿,并在新聞寫作技巧上迅速得到了提高,城固縣的新聞事業(yè)后繼有人,讓我特別高興。
我的這一點點進步,是與統戰(zhàn)部和民盟組織的教育鼓勵分不開的。我總忘不了省委統戰(zhàn)部《朋友》雜志的劉五鵬編輯、民盟陜西省委組織部長蔡敏之、我縣前任和現任的統戰(zhàn)部長馬承恩、夏義錄、舒拓、徐俊華,縣委幾任宣傳部長徐秋雯、李敬俠、孟喬凌,民盟漢中市委主委李克欣、吳巧玲,民盟城固總支主委聶勝成、王艷云等領導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尤其近些年來先后四次住院治療,領導們來醫(yī)院看望,每年春節(jié)前夕領導們都來家里慰問。這都是我不懼病不服老,想為黨為祖國多做一點事的動力源泉。雖然我已年即古稀,每天都在吃降壓藥和穩(wěn)定腦梗的藥,雖然我那兩鬢花白的老伴和40歲開外的兒子、兒媳及剛上初中的孫女都在勸我不要再熬費心血的寫作了,可我停不下筆呀。雖然我因197斤的體重,人太胖騎車上坡都喘氣,稍微累點兒都出虛汗,可是我的心態(tài)好呀,真要不讓我寫了,我不會下象棋不會打麻將不會玩撲克,不愛養(yǎng)花養(yǎng)魚,整天悶在家里看電視睡懶覺,非把我憋出大病來不可。 (城固縣委老干局 王長江口述 田會如記錄整理)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