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黃建林接受記者采訪時揮毫潑墨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環球文化藝術網 訊(記者:許順喜 攝影:楊東亮)他為人謙和、性情直率、不拘一格,深受身邊人的尊重和喜愛;他不懈追求,大膽探索,勤奮筆耕,無一日之懈怠,多年臨池不輟,以勤奮來書寫自己的人生;他的書法作品閃爍著傳統精髓的靈光,體現出既深沉凝厚又豪放清奇的藝術特色,在古韻中散發出蓬勃向上的時代氣息和靈活出古的創新精神,他就是我國著名書法家黃建林。
書法家黃建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贈送墨寶《江山如畫》 采訪黃建林先生,首先要感謝飛馳環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單玉志。在2016年3月16日,為慶祝兩會勝利閉,單玉志組織了一場書畫名家筆會,記者也應邀出席現場報道時,經單玉志介紹,與黃建林結緣并成為好友。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龍騰虎躍》 黃建林,195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縣,現定居上海。南城縣是臨川文化發源地之一。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縣,迄今2215年,是江西省建縣最早的18個古縣之一,素有“贛地名府、撫郡望縣”之稱。受當地文化影響,得母親書香底蘊啟蒙,自幼喜愛書法與詩歌。五歲時叩拜解放前原國民黨江西省撫州行政專署秘書、臨川書法家宋家華先生為師。先臨摹楷書,習柳體,后攻榜書。其學養深厚,精研書法理論,加之其聰慧的悟性,融多家之所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獨出心裁。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 “繼承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這個時代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需求、審美感受、審美特點。從古至今都在寫漢字,把古人的作品和現代人的作品一比較,確實能感受到我們時代的烙印。當然,無論怎樣變化,怎樣創新,基本的要素不能丟。比如書法界經常說的"古意"的問題。沒有"古意"的涂鴉,絕不能稱其為書法。”黃建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 當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書法的傳承與創新時,黃建林說,大家知道,中國古代,書法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文人的生活方式,是上層社會精英的一種文化行為。觀照當下,無論是專業書法家還是業余書法愛好者,都應該追求學術和藝術、技術和文化的結合。真正的書法不是技術的表演,而是多元文化的深層次交流,是書法家們精神上的互動。書法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人筆合一,心手雙暢”。書法所有的技巧,都是為表達情志服務的,當自己知道要表達的東西,知道如何表達的時候,書法的境界自然就到了。這個世界是有多樣美的,因此,就有多樣的表達方式,也自然有多樣的美的書法。但是,最根本的原則,我認為是道法自然。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海納百川》 黃建林孜孜不倦的藝術探求和頑強意志,使其書藝術日臻完美,20014年應邀參加浙江杭州國際藝博會展覽時,獲得專家和書法愛好者一致好評;201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書法詩歌集,同年應邀參加全國第二屆“中華書光”展覽時獲優秀獎;2015年9月,在上海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書法展中獲得一等獎。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 飛馳環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單玉志和記者聊起黃建林時曾說:“建林先生人品端正,為人處世厚道本分,心真氣和。在藝術的追求方面篤志適懷,尚功力而厭虛華。在運思揮毫中能動合典章,曲盡其妙,在點劃描摹中實現自己人格的升華,其中包含了他對現實人生的的理解,是其審美趣味,藝術情趣,美學追求的集中表達。”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 “細細品味黃建林的的書法,除了具有藝術審美品格外,其獨有的個性風格躍然紙上。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這是從書法中看到的書家內化于作品中的個性、才情、稟賦、學識等主觀性的東西。他的作品凝重蒼勁、厚實莊嚴、筆法高古而磊落巍峨,點劃之間透露出書法家曲折的人生經歷、不倦的藝術追求。更是一種燦爛之極歸于平淡的藝術感性直觀,充分展示了書法家本人內在的心理路程,是其人生本質外在的感性美顯現。”我國著名書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沈麗洲女士看過其作品后說。
書法家黃建林作品《道法自然》 創新,是每一個藝術家面臨的問題。沒有創新,沒有變化,就沒有藝術。變化和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每一位藝術家都需要在某一個方面或是多個方面有所創新,來建立自己的藝術語言,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塑造自己的藝術形象,黃建林先生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傳遞著中華民族的符號,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讓自己的藝術生命繼續向前延伸,使自己的創作水平不斷提升。
書法家黃建林在北京與單玉志等藝術界人士進行文化交流 黃建林,現為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會員、上海名家書畫院會員、中國明星書畫院院士、中國明星書畫院上海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禮特聘書法家、中國周易新聞網文化顧問、中國公益在線文化顧問、中國健康新聞網文化顧問。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