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由商界傳媒集團旗下《商界》雜志與《商界評論》雜志主辦,商界領袖俱樂部及商界蘇州分會承辦的“姑蘇圖新2016蘇州創業創新加速度論壇”于2016年9月3日在蘇州福朋喜來登酒店舉辦。“看商界”作為大會唯一指定移動資訊平臺,將全程第一時間發布現場干貨、動態。 優勢資本總裁吳克忠先生在論壇上做了主題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容幸在蘇州跟大家分享我們這十幾、二十幾年在投資這個領域的經驗和教訓和一些體會。我昨天剛剛總美國回來,去美國的目的是去考察硅谷,考察波士頓和紐約。其中我們在硅谷辦了一次論壇,其中中國企業去了200多家,硅谷有300多家企業,討論一個是AR,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美國的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我到美國有一個非常非常強烈的感覺。中國很多企業,為什么到中國去,原來的很多的政府會議是超過我們的想象,非常多的美國技術型企業,而且非常多的中國企業萬里迢迢飛過去,找什么? 實際上這幾年去的大多數都是傳統企業,中國現在傳統企業日子非常難過,難過在什么地方?第一現在面臨的資本的壓力,第二個面臨互聯網的壓力,這兩個實際上既是機會又是壓力,資本給你,其他的越來越大,互聯網其他的跨界把你越擠越小,大家去美國尋找轉型的機會在哪里?2014年的并購,中國A股的并購剛剛開始,當時做了同行業的并購,后來收購下來覺得,同行業收購意義不大,為什么?中國很多企業收購過來以后只是規模上的堆積,虧損會越來越大,所以從2015年開始換了并購,跨界并購。做飯店的飯店不行了,經過中國8項規定之后就做別的,跨界并購又不行,會覺得很難做,今年開始轉向海外并購。 中國很多企業的出身和美國企業,比較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出身有什么不同?中國企業出身是為什么出生的?我覺得最大的區別,中國企業的出生是看著市場出生的,哪個地方有市場,先看到市場,回頭找產品找技術,首先要做他要賺錢,美國呢?市場被大的企業壟斷,他根本找不到市場,唯一就是從技術上突破,某一家的技術,花很多錢,很多投入做研究,突破了以后再去尋找跟已經占有企業的市場合作,這是一個出生不同。 第二個不同,現在我們很多的人講雙創,看美國的公司,一虧損10年,15年,你說中國哪一個企業家經得起10幾年的虧損?中國哪一個投資者愿意一個企業虧10年?沒有。中國一個企業如果兩年不賺錢這個企業基本準備關門了,很少有企業我能忍受3年,5年以上的虧損,美國企業5年10年15年,像生物企業,生物制藥企業15年以上經常見到,但是美國的投資者繼續在投,這個就是出生不同。 第三個,目標不同,中國很多企業就是賺錢。生存靠賺錢,如果按照這個原則的話,美國企業沒有幾家科技型企業能夠生存下來,大多數的科技型企業一開始都不賺錢,所以企業家的目的,創業的目的中國企業家所有的創業目的是為了賺錢。而美國企業他就像中國很多的新興產業是創業,不是為了賺錢,為了企業更值錢,企業靠什么?靠投資者的資金維持,所以維持企業有兩種方式,這個是我們說的目標不同,中國企業都是短視,看市場賺錢就做,你做的企業是賺錢的企業,但往往是不值錢的企業,如何使企業做到既賺錢又值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很多中國的企業家現在說融資難,我說為什么難呢?很簡單的道理,你的目標做企業家的目標和做銀行家的目標和做投資家的目標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企業家除了賺錢,什么賺錢做什么,所以說就是剛剛說的先找到市場再找技術,不可能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研究某一種技術,虧10年20年,所以說這是第一個,所以你的很多企業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可能都是奔著賺錢去的,但不是奔著值錢去的。 也有許多的企業,企業不賺錢做了10年,做某一個項目,后來發現這個地域越來越值錢了,把原來虧的錢都補回來了,這個是第二種賺錢的方式,銀行家賺錢的方式是靠資產。第三種投資者的賺錢方式靠什么?所以一定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有企業家銀行家都出錢了有投資者獲得資本,他賺錢靠什么?就像你買股票一樣的,今天買股票的目的10塊買了一個股票,你是覺得這個股票今年年底的時候分紅,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是買股票為了分紅的,所以買股票的目的是為了什么?現在10塊買的,我希望今年年底的時候能變成15塊,明年變成20塊錢,所以甚至分紅不分紅無所謂的,所以投資者賺錢是什么錢?是價值的錢,是公司越值錢就越值錢,所以企業家、銀行家、投資者,為什么很多時候你說融不到銀行的錢?你想融他的錢就講銀行的故事講資產的故事,你想投資者融到錢就講投資者的故事。第二個追求偷稅漏稅,為什么?賺錢都放到自己口袋里面了,你會發現越偷稅漏稅的企業越上不了市企業越沒有價值,資產越重的企業越沒有資本價值,還有分紅,原來做企業都是為了分紅,賺錢年底分紅,企業家的錢是靠分紅得來的,但是美國你發現,分紅越多的企業企業越不值錢,往往不好的企業才是分紅越多的,往往好企業不分紅,為什么?很簡單的道理,我企業郵很好的前途了,還不斷拿錢進來不斷發展,為什么分紅呢?所以說很多企業家存在這三種盈利方式的矛盾,我到底是靠盈利賺錢,靠偷稅漏稅賺錢,靠買了資產賺錢還是靠資本賺錢?所以這個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企業家,當你做每個企業的時候都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是盈利賺錢按傳統的方式做,偷稅漏稅拿了錢趕快分掉,那你這個企業是不值錢的企業,你想做資產,把辦公室土地廠房買下來,中國有一段時間地增值很快,但是美國沒有,他的增值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很難賺到。 所以說資本并不是越賺錢的企業是越值錢的,有很多企業是賺錢不值錢,有很多企業值錢但不賺錢,所以這個是需要我們做評估的,所以對一個企業家來說我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實際上就是做一個企業,當然我們想做大企業的時候,你絕對不是說就像facebook,占的地很大,谷歌占的地很大,看資產負債表土地都沒有算在里面,看起來很多地都是他,實際都是政府借給他的,我土地多少,廠房多少,辦公室多少?就像很多做眾創空間,以前說的什么科技園,什么動漫科技園,我說有地產沒有動漫,就像現在很多眾創的空間一樣,是酉空間沒有眾創,是吧?空間不重要,重要是要眾創,但是中國很多往往大家從房地產的角度考慮,以前建各種各樣的小區,各種各樣的工業區,各種各樣的產業園,現在換一個名字叫空間,實際還是房地產的概念,但是在資本下,實際上資本是不值錢的,一個公司最值錢的是什么?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不值錢,最值錢的是看不見的東西,就像可口可樂董事長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夜之間全世界的可口可樂看得見的都燒掉了,工廠廠房,我的股價只會跌10%,第二天所有的銀行都要把錢借給我,我半年可能就恢復起來了,所有看得見的燒得掉的都是不值錢的東西,而真正值錢的是燒不掉的”,什么是值錢的? 可口可樂品牌值錢你燒不掉,渠道值錢,管理值錢,技術值錢你也燒不掉,所燒掉的就是廠房,設備各種各樣的看到的東西,所以這個就是企業的價值,所以做一個企業,在座的我想棒擴商界,我覺得未來扶持的企業千萬不要說我有多少資產,我去看企業的時候最不愿意看的是什么?很多企業說我們到公司里面看一下,我看什么?最有價值的在老板腦袋里面,花錢都買不到的。所以這個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再說我們今天所說的獨角獸。 中國企業面臨轉型,怎么轉型往哪個方向轉型?所以我們先從未來經濟產生獨角獸的地方,我們先看世界經濟產生獨角獸的地方,經過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解放人的手,第二個是電,第三個是信息化革命,解放人的頭腦,在這激磁工業化革命里面開始產生千億美金級的企業,我們可以看一下。 千億級獨角獸的企業,第一次工業化革命里面,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化革命里面美國產生了可口可樂、寶潔、麥當勞、通用電器、埃克森美孚等等。第二次信息化革命里面產生的,大家可以看到都在硅谷這邊,像英特爾、微軟、蘋果、甲骨文、思科、高通、信息化時代的時候最基本的一些企業,這些企業盡管是老牌了但是現在還是千億級的,構成了整個信息革命的基礎,所以這個是第二次產生千億級的機會。第三個是金融服務產生千億級的,第四個就是網絡化產生的,谷歌、facebook,現在去硅谷可以看到,特斯拉,uber等等,由信息化網絡化產生的,包括現在眾籌經濟產生的一些機會,這些都是千億級的機會,工業化革命,信息化革命和網絡化革命都加上,而且現在正在抓住未來產生千億級的產業。原來我們看AR、VR的企業,覺得中國企業做的不錯,跟美國企業相比之后,發現中國的企業發現核心競爭力根本不值一提,中國很多的企業根本沒有花錢,沒有花很多耐心去投資一個產業,中國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商業模式的成功,美國企業的成功都是核心技術的成功,這是最大的問題,你去看中國所有的企業在美國上市做大的企業,有幾個是真正靠核心技術的?沒有。所有靠的都是商業模式,所以美國要像中國學商業模式,中國向美國學習核心技術,所以滴滴攜程等等,這些都是靠中國市場帶來的商業模式,所以我覺得中國在互聯網里面恰恰抓住,為什么中國恰恰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以前抓不住,這個是美國產生的工業化的機會。 在歐洲千億級企業剩下寥寥的時間,德國大眾、西門子、瑞士諾華等等,歐洲錯過了信息化時代,而且在網絡化之后也沒有出現大的企業,所以歐洲基本上錯過了第三次信息化革命之后的所有產生大企業的機會。 相反中國,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化革命,第二次工業化革命,信息化革命所有的機會,中國恰恰抓住了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機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信息化里面產生的大企業是千億級的人民幣企業,在網絡化里面產生了中國大企業BAT都是千億美金級的企業,從信息化革命里面有5個化,第一個是信息化,所有的都需要信息化,第二個是網絡化,第三個是移動化,分享革命都是從移動化開始的,第四個是大數據化,第五個就是智能化,現在中國屬于第三個網絡化。所以在網絡化BAT,在移動化里面正在產生,像唯品會、搜房網,滴滴啊這些有可能打造千億級美金的企業,再下面就是大數據化和智能化的企業,中國這方面像無人機都在打造,所以這個是未來的機會。 所以在中國面臨互聯網和資本雙重革命的未來幾個行業,一個是云計算和大數據里面,第二個移動電商O2O,第三個互聯網金融,因為整個金融在改變在推翻原來傳統機動的方式,就像銀行,現在最大的是工商銀行市值2400億美金,工商銀行未來最大的金融機構可能不是工商銀行,未來可能是螞蟻金服,傳統的方式可能被互聯網顛覆,原來銀行具備的支付功能和儲蓄功能現在互聯網也可以做到。就像現在發紅包一樣的,不僅僅是娛樂,也是一種革命。把1塊錢交給工商銀行你幫我分100份,轉100個人,工商銀行會不會做?可能花1天的時間把這轉好收你2千塊錢,現在低頭5秒鐘可以做完了,看起來是簡單的游戲,但是也是一種革命,替代了支付,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第三個是各種各樣的寶,以前一定要5萬塊,10萬塊才拿2%,3%的利息,或者是定期。現在1塊存進去就可以拿到利息,所以現在感覺到,原來傳統的銀行實際上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現在傳統的銀行還有沒有,如何發揮最后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我們也會講到。 第四個是大健康和環保,生態農業、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所以這個是未來產生我們千億級企業的一些風口。 原來中國是落后的象征,互聯網恰恰解決了這些問題,我通過網絡連一起,以前是小的資本收購不斷的收購,所以說最大變成了壟斷市場30%-40%的,互聯網時代恰恰由于網絡,靠這個網絡把小的企業連接一起變成規模,所以中國原來小散個性化的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反而變成優勢,原來我們講究的在工業化時代,我說做飯店沒有廚師的飯店才能做大,麥當勞,肯德基。中國的小肥羊沒有廚師也曾經是最大,中國往往好吃的飯店很多但是都做不大,互聯網給沒有飯店的廚師能不能提供一個平臺?未來是沒有飯店的廚師,未來在互聯網時代可能恰恰批量小,個性化,我通過互聯網平臺做起來,所以變成給沒有服裝企業的設計師提供平臺,還有像醫生,為什么很多醫生醫院做不大?因為太有個性化了,北京301醫院做的很大,不可能做到很大,因為對醫生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工業化時代要做大的醫院最好是沒有醫生的醫院做大,什么樣的醫院沒有?體檢是沒有醫生的,未來康復可能會做大,但是未來像掛號網,可能未來給醫生提供不需要醫院的醫生提供平臺,醫生未來都回到家里去,每個醫生自己把病人帶回家里去,病人到你家里去,就變成家庭醫生了。所以說未來互聯網在改造這些,包含學校也是這些,學校要求很多沒有個性化的老師,老師越好學校更難做大,像新東方標準課程都可以做大,跟誰學,向沒有老師的學校,給個性化提供機會,也給中國很多的企業提供機會,因為中國企業小,散,有個性,所以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所以美國企業的成功和中國企業的成功我剛剛說了,出生不一樣,中國企業瞄準市場,成功靠商業模式,美國企業出生靠技術,做大靠核心競爭力,所以這個里面有很多互相學習的部分,很多商業模式,中國向美國學習技術,美國向中國學習商業模式。 在下一個轉型當中的8個風口,我簡單說一下,前面說過現在的轉型跟以前的轉型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前在工業化時代里面轉型靠收購、兼并轉型,靠資本轉型,靠組織化轉型,美國麥當勞和全世界每個國家的麥當勞,每個省的麥當勞控制每個麥當勞的主體,所以靠這個,現有的經濟大家可以看到。現有經濟已經不是不需要股票靠資本控制了,像美國最大的沃爾瑪,中國最大的商場是淘寶,他跟商場沒有任何關系,不需要一些店員賣貨,把其他的用互聯網連一起,最大的酒店,中國是攜程,他也沒有一個酒店,他酒店最多,飯店是大眾點評網餓了么,未來醫院是掛號網,2年問誰是最大的公司?可能去上市公司找,大眾還是強生,現在不用想了,是滴滴,還把uber合并一起,但是沒有一輛車沒有一個駕駛員,不需要靠資本靠組織做,所以這是一種轉型,這種轉型代表著一種趨勢,原來碎片化的資源如何用互聯網,變成可工業化可規模化的資源,實際這個代表方向,所以未來銀行會被改變,咖啡店會被改變,未來所有的洗衣店,蛋糕店,所有線下的很多形式未來都有可能發生改變,只不過改變的快和慢而已。 所以這個方面有幾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中國經濟從市場經濟向資本經濟轉型。從萬科之爭上面看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影響國計民生的公司都會被資本主導,所以像王石阻礙這個過程,只是暫時的,這個是遲早的過程,保險公司銀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把資金投資里面,資本起到主導,越來越多的創始者可能會變成職業經理人,大家追求的是股東意義的最大化,未來收購和兼并會成為很多上市公司的主體,所以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說做生產的做技術的做管理的當廠長,市場經濟時代,總監容易當總經理,未來是做資本的容易當董事長,因為他買賣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買賣的一個企業。 第二個轉型從產品經濟向社群經濟轉型。這個雖然前面周總也講了,未來很多經濟大家可以看到,前面轉型方式里面從原來強調產品未來越來越多的強調人群,就像《商界》做的轉型,以前做傳播的,媒體。媒體做廣告,但是現在媒體不是廣告的責任,媒體是在把人聚一起的作用,以前是物以類聚,未來是人以群分,像網紅,意見領袖的作用,他把一群相同屬性的人群聚一起,引導他們的消費,所以他不是代言某一個廣告,而是去引導這種消費,所以這是以人為核心的時代。 第三個規模化向碎片化轉型。現在中國經濟好,美國規模化,規模化在工業經濟,大規模設計,大規模資源,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大規模傳播,而現在呢?就是微小重,變成很多公司的主題詞,眾籌、微眾等等,大規模資源碎片化資源叫眾籌,大規模生產是碎片化生產眾包,大規模銷售碎片化銷售是眾銷等等,這個是互聯網帶來的。 未來碎片化資源都成為工業化資源用到的,以前建酒店一定是建200,300個1千個房間叫酒店,現在是互聯網連一起也是一個酒店,每個車我做一個車隊,把每個人剩余的車位連一起也是一個車隊,我把每個人停車庫連一起就是一個停車庫公司,以前沒有互聯網,不可能一個車位可以賣的,現在呢成本大幅度下降,效率大幅度提升的時候,這些都可以做到,所以這個是未來最大的改變,未來你的資金,你的房子,車子,位置,時間,能力,順路,熟人等等,以前的社會化分工可能又會被模糊掉,只要有能力未來都可以,也可能一個人打幾份工,上午上班,中午開車,下午燒菜等等。 第四個模糊經濟向精準經濟轉型。以前所謂的都是模糊,靠預測,現在大家看不是靠預測,是靠大數據,以前的數據都是可統計的,以前都是預測明年有多少人穿什么衣服,所以未來會越來越精準,而精準的發展會改變很多行業,就像保險一樣,保險本來就是一個模糊行業,所以模糊就是,大家都花500塊買一個保險,所以是健康的人為不健康的人買單,他身體不好你為他買單,所以開車謹慎的人為不謹慎的人買單,但是美國現在你在車上買保險,在車上裝一個記錄器,記錄這個人經常是緊急剎車還是慢慢剎車,緊急加油門還是慢慢的,如果緊急加油門的明年保費翻番,慢慢加油的明年減一半,因為這些人謹慎,所以原來德保縣靠模糊產生的保險,未來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所以互聯網的發展把保險原來的定義可能會推翻,銀行也是這樣的。 第五個是從產業經濟向金融經濟轉型。以前我們的經濟是盡管我們很多的企業為什么缺錢?做產業需要錢,但是實際上向銀行借錢,原來的產業和金融是完全分開的,看起來是產業跟金融結合一起,但是產業和金融完全是兩種,去年的業務評估一下貸給你一千萬,再也不管你了,年底還我就可以了,你的業務和銀行沒有任何關系,你做假冒的也好我管不了,但是實際上未來,就像螞蟻金服一樣的,每一筆生意進什么貨,花多少錢,賣出去收回來多少錢,都在我的控制下面你的金融和產業完全結合一起,今天需要一萬塊買貨,給你一萬塊,賣掉以后1萬5,收到這里差價拿走,這個金融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金融方式了,而是碎片化的金融,每個金融第一精準,第二個完全結合一起,所以這個是未來得形態,所以未來沒有說缺多少錢,而是每一筆生意,金融和原材料一樣完全結合一起,一堆原材料一萬塊錢,并一起,都是一個供應鏈,一個是產品,一個是金融,所以現在互聯網金融業可以看到,所有的平臺公司未來賺錢都不是靠差價,而是靠互聯網金融,他賣貨的時候缺錢他借錢給你,買貨的時候沒有錢我貸款給你,京東和淘寶未來很多平臺看起來都是賣某個產品,實際差價已經不賺錢了,未來賺的都是金融的錢。 第六個是行業經濟向跨界經濟轉型。我喜歡泡茶,需要茶葉,需要水,需要燒茶的工具,需要各種各樣的茶杯,每個都是不同行業,一個輕工業,一個水,一個電器各種各樣的行業,但是實際上我關心的不是這些東西杯子多少看,水多好,產業多好,而是能不能泡出一杯好茶,原來的工業化形態,大家只關心自己某一個細分行業,而不關心我們整體的目的,我喝的就是一杯好茶,要泡一杯好茶,但是很少有人在泡茶過程當中,鐵觀音怎么泡?可以買各種各樣的很漂亮的,有誰告訴你用幾度水泡,泡多久的時間? 反而把手段記住,目標關注,未來得互聯網會回歸這個時代,所謂跨界就變成解決方案的時代,就像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是一個解決方案,男人的衣柜海瀾之家一年去兩次就可以,所以是跨界,這個跨界的過程,泡一杯茶里面有輕工業也有食品工業還有飲料各種各樣,以前是分在某個行業,現在是聚合一起。 第七個,債權經濟向股權經濟轉型。以前大家關心的,中國整個金融是債權金融,大家關心的就是萬一做砸了怎么辦?大家的思維都是銀行思維,不要說再好的東西,我只關心你萬一做砸了怎么辦?你把房子抵押給我,把股票抵押給我,但是現在的時代大家都在考慮,就像學馬云的一句話,每個人要有一個夢想,萬一成功了呢?大家很多人做投資,做雙創,關心的萬一成功了呢?股權就是這樣,有很大很大的風險,但是萬一成功了呢。整個社會的形態,原來的銀行思維轉向資本思維投資思維,這也是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最基本的一個。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http://t.kanshangjie.com/r4 第八個是從雇傭經濟向合伙經濟轉型。所謂雇傭經濟我雇傭你,你按我的方向做,但是實際上是一種零和優勢,在現在的時代是合伙經濟,第一個共贏,第二個是長板而不是短板,以前說短板,商界合伙人,如果雇傭你,每個公司產出量都是決定最小的最短的那塊板,如果你是雇傭的,但是大家把蘇州的合伙人變成合伙人以后,我發揮得最長板,所以從短板變成長板理論,這個是中國經濟的幾個轉型,從這幾個轉型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兩個沖擊,一個資本的沖擊,一個是互聯網的沖擊,而這個沖擊對中國來說恰恰同時到來,所以中國很多企業是冰火兩重天,對新興產業來說,有很多的企業半年項目跟誰學?做半年多這個企業估值,我們也見證了體育企業,影視企業。成為100億估值的企業僅僅是18個月的時間,說明中國越來越多的資金尋找這個方向,也越來越多的資金往這方面流動,這里面有巨大的機會,所以中國很多傳統行業的轉型。
第一個抓住未來轉型的方向,第二個轉型的方法,第三個轉型的時機。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跟大家溝通的,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