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孟勇簡介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文藝網 訊:孟勇,男,國家一級作曲(專業技術二級),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音樂系。曾擔任湖南廣播電視藝術團團長14年,現任湖南省歌舞劇院專業作曲,湖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第八、第九次全國文代會代表, 2005年獲湖南省委宣傳部首批“五個一批”人才,2009年立湖南省政府一等功一次,擔任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央電視臺民樂大賽評委,湖南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選委員會委員。自1978年開始作曲以來,他已發表、出版、上演各類歌曲、器樂曲、舞蹈音樂、影視音樂等作品1000余件,有90余首分別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電視“飛天獎”、“金鷹獎”、文化部“群星獎”、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其中《斑竹淚》、《山寨素描》、《綠鳥鳥》先后獲中國音樂金鐘獎,交響組曲《日出東山》獲第一屆湖南文學藝術獎。曾20余次擔任中宣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舉辦的大型文藝晚會音樂總監及十多位著名歌唱家國內外獨唱音樂會音樂總監。先后與李谷一、宋祖英、殷秀梅、張也、吳碧霞、龔琳娜、雷佳、閻維文、戴玉強、楊洪基、廖昌永、呂繼宏、騰格爾等著名歌唱家合作。出版民族藝術歌曲專輯三張和專著《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孟勇獲獎作品暨新作品選》、《孟勇歌曲選》二本。 自2000年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歌手龔琳娜演唱《斑竹淚》獲獎以來,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連續七屆青歌賽民族唱法中,共有雷佳、王喆、嚴當當、陳笠笠、呂宏偉、敖長生等十人次演唱孟勇作品獲得金、銀、銅獎,十八人次獲得優秀獎,進入中央電視臺青歌賽復賽共一百九十人次分別演唱孟勇作曲的三十余首歌曲。在中國音樂金鐘獎、文化部文華獎聲樂比賽中,先后有雷佳、黃訓國、王喆、呂宏偉等演唱孟勇作品獲得金、銀、銅獎。 1990-2002年擔任湖南衛視各類大型文藝晚會、長沙電視臺春節晚會音樂總監三十余次; 2004年擔任中央電視臺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式晚會音樂總監; 2005年擔任中央電視臺“臺灣光復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音樂總監; 2006年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音樂總監; 2007年創作大型情境音樂《天籟》,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歌舞晚會音樂總監、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頒獎晚會音樂總監; 2008年創作大型佛教音樂《天音梵樂》; 2009年擔任“魅力中國”宋祖英鳥巢音樂會音樂統籌; 2010年創作交響組曲《日出東山》; 2011年創作大型旅游秀《水滸天風》; 2012年創作舞劇《溫暖》; 2013年創作大型戲劇情景劇《花鼓春秋》、大型禪茶音畫史詩《天禪》;
2014年創作交響音畫《湘江》。
“通道、通道,通向勝利的道路!”這個春天,一部《通道轉兵組歌》,從湖南到北京,唱響各大音樂殿堂。它優美的旋律、精彩的演繹,征服了觀億萬眾,博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而這部大氣磅礴的交響史詩,正出自于一名湘籍作曲家之手。他就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曲家孟勇。 在孟勇的音樂生涯中,編過器樂,寫過歌曲,也創作過交響曲。從《斑竹淚》到《山寨素描》,從《阿妹出嫁》到《瀟湘云水》,從《日出東山》(交響組曲)到《湘江》(交響音畫),從《天禪》(交響史詩)到《君生我未生》(大型舞劇),每一部作品都是震撼出場,每一次亮相都震撼全場。孟勇作品成功的背后到底有何秘訣?每每被問及時,孟勇只是淡然一笑:“是生活給了我創作的靈感。”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生活是音樂創作的源泉。”這是孟勇的微信簽名,也正是孟勇的音樂人生格言。無論是《山寨素描》的如詩如畫,還是《阿妹出嫁》的情綿悱惻,動人的旋律里是孟勇對生活的細致觀察;無論是《湘江》(交響音畫)的澎湃激昂,還是《溫暖》(舞蹈詩劇)的親切溫婉,深情的旋律里是孟勇對歷史和時代的深刻體悟。 孟勇說:“我創作音樂從來都不會找不到靈感。深入生活,走進大山大河,跟老百姓溝通,深刻領會當地的地理、文化、風俗,一定能從中找到創作靈感。”的確,孟勇的音樂足跡曾遍布三湘,洞庭波濤、南岳仙蹤、湘江拍岸……從未止步。孟勇的腳步走到哪里,音樂就在哪里流淌。 三湘四水中,湘西鳳凰怕是孟勇的最愛。近十幾年來,每年清明時節,他會來到湘西鳳凰沱江邊的吊腳樓里住上半個多月。那首如詩如畫的《山寨素描》,正是在鳳凰完成的。2001年春末,孟勇驚嘆于湖南畫家黃鐵山《山寨素描》組畫的詩意靈動,便萌生了創作一首同名歌曲的念頭。為此,孟勇親赴湘西鳳凰,棲居山寨,看草木生長,聽鳥語蟲鳴。他在這里一住就是五天。第五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下,孟勇邀苗族姑娘們一同乘船在沱江上飄游。船至江中,舟移景換,苗族姑娘們不禁引吭高歌。一時間,滿船苗歌飛揚,飄滿沱江兩岸。而孟勇的靈感也就此勃發,于是,一首優美動聽的《山寨素描》便從沱江山寨飛出。2002年,青年歌唱家雷佳便憑借這首《山寨素描》獲得CCTV第十屆“青歌賽”民族唱法專業組優秀獎。這首歌曲也獲得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 是大自然給了他靈氣,是生活給了他靈感。在靈感的驅使下,孟勇創作了許多的優秀民族藝術歌曲,《水姑娘》(雷佳演唱)、《扯開嗓子一聲喊》(呂宏偉、熬長生演唱)、《故鄉,這就是你》(嚴當當演唱)、《忘不了》(王慶爽演唱)、《我的好媽媽》(金波、戴玉強、雷佳等演唱)等等眾多動聽的歌曲,并廣為傳唱。其中,《水姑娘》是孟勇的頗為得意之作,聲歌悠揚,柔情似水。雷佳正是憑借這首歌曲一舉奪得CCTV第十一屆“青歌賽”民族唱法專業組金獎。而說起《我的好媽媽》,則更有故事。詞作者高莉曾向孟勇朗誦她的作品《我的好媽媽》,孟勇覺得非常真實、感人,便動了創作的念頭,一直醞釀于心。不久后,孟勇的母親病重住院,他趕回湖南益陽老家照顧。幾天幾夜的陪護,回想母親這輩子的辛勞,和對母親的情意,令他遏制不住創作的沖動,連夜在母親的病床邊寫下了這首《我的好媽媽》。“敞開學步眼睛老望著媽媽/一步、兩步、三步/媽媽笑出淚花”,動人的音樂中,聽者的眼中往往也不禁泛出了淚花。 孟勇在悉心民族藝術歌曲創作的同時,也對民族器樂和交響樂也深愛有加。他先后創作了《瀟湘花鼓》《苗鄉月夜》《楓林抒懷》等一系列民族器樂。2005年,孟勇將早年創作的大筒齊奏《瀟湘花鼓》幾經修改,重新錄制,使該作品具有濃郁的湖南音樂特點。2005年春,宋楚瑜回大陸,來到湖南,聽到大筒齊奏《瀟湘花鼓》,心情異常激動,深感重回故土的親切。而從器樂到交響樂,令孟勇最深刻的便是《日出東山》的故事。2010年,起初,孟勇受邀為電視劇《東山學堂》(講述少年毛澤東于東山學校的求學經歷)創作配樂,沒想他的作品反響強烈、備受觀眾喜愛,隨后他便又在這個主題之上創作了《日出東山》交響組曲。“其實,我們除了看通過觀看電視了解領袖的成長故事,還有一種新的方式——欣賞交響樂,‘聽’領袖成長的故事。”孟勇說。近年來,孟勇又陸續創作了《湘江》等交響作品,廣受歡迎。 聆聽孟勇的作品,總能感覺到三湘四水在拍岸潮涌、湘楚文化在澎湃流淌,一個行走大地的歌者在激情吟唱。孟勇的作品正根植于湖湘文化,根植于時代,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深厚的藝術積淀和深刻的生活體悟,亦難創作出感動大眾的歌曲。“無論是器樂創作也好,歌曲創作也好,寫得好的關鍵在于作者對生活的領悟能力。”孟勇說。他甚至強調,歌手在選擇歌曲時候,也應該參考這個標準——選擇自己熟悉的生活,選擇符合自己個性和特色的好歌曲。 跳出民歌來寫民歌
從小在母親工作的群藝館泡大的孟勇,似乎對民歌一直情有獨鐘。直到今天,孟勇依然愛鉆研在民歌的韻律里,萬分陶醉。他說:“音樂界要重視原始民歌,而且要深入考察民歌發源地的地理環境、民族風俗。幾千年來,民歌作品何其多,但只有優秀的才能流傳至今。好的民歌,還要提煉,以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 因此,近些年來,孟勇一直致力于用現代的手法編配、發展民歌。“跳出民歌寫民歌”是一直堅持的創作理念。他創作民歌,從來不用原生態的民歌旋律,而是把民歌的精髓化為自創的旋律,既保持了民歌的風格,又具有時代感。“我從來不局限于原始民歌。”孟勇說,“你深入民族文化時要很投入,但創作時一定要跳出來,才能形成自己的音樂個性。” 張家界是湖南民歌之鄉。《四季花開》《馬桑樹兒搭燈臺》《板栗開花一條線》等眾多民歌,千古流傳。孟勇一路循著歌聲踏訪張家界的美麗山水,一邊努力汲取這些原生態民歌的營養精華。多年來,正張家界的民歌民曲和山山水水,激發了無限的音樂靈感,他因而創作了眾多優美的旋律。《美麗的張家界》《阿妹出嫁》《走進天門山》《天門山,你聽我說》《天門仙山》等一首首極富民族特色又富有時代氣息的歌曲,便都取材于張家界。這些歌曲被宋祖英、殷秀梅、戴玉強、騰格爾、雷佳、姚貝娜、陳笠笠等演唱并廣泛傳播。 “寫民歌非常講究技巧,既要扎進去研究,又要跳出來寫。”孟勇反復強調,“至少那種能打動人的音調,韻味獨特的語感,是你應該珍視并抓住的。”孟勇每到一個城市,都喜歡到城市的廣場去走走轉轉。但他絕不是單純地去走走轉轉,而是帶著耳朵和心去的。他要聽聽廣場大媽們喜歡什么音樂。他們為什么喜歡這樣的音樂?這樣的音樂到底又有什么特點?孟勇總是反復地聽,反復地琢磨。于是,一曲《桃花姑娘》(廖芊芊演唱)從湖南飛出,迅速占領全國各大城市廣場,成為熱門廣場舞。 “我一直認為,一首好的作品,要獲得業內專家的認可,更要獲得普通大眾的喜愛。二者缺一不可。”孟勇說,“好作品,一定是從群眾走來,又能走到群眾中。這是一首作品的生命力的象征。”孟勇的音樂,正是用靈魂歌唱,才能穿行大地,從容抵達人民心靈的彼岸。 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今天,湖南乃至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孟勇可謂功不可沒。從《瀏陽河》(湖南民歌)到《出嫁歌》(原為湖南湘西彭夢麟創作的《哭嫁歌》),再到《小河淌水》(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音樂作品),孟勇一次次跳出“框框”大膽融入創新元素,最終用獨特的音樂表達征服了自己,也征服了世界。 2004年8月,一趟特別的北京之行,讓孟勇看到了音樂在北京發展的廣闊前景。于是,他決定留在北京做音樂。通過努力,他先后擔任了中宣部、中央電視臺20余次大型文藝晚會的音樂總監,并因出色才華多次受命“主政”央視一號演播廳。在國內舞臺得到充分肯定后,孟勇決定開始向國際舞臺“進軍”。 2006年,孟勇嘗試將民歌《瀏陽河》寫成交響樂《瀏陽河》,此交響樂由愛樂樂團演奏,在2006年維爾納中國新春音樂會作品征集活動中獲獎。《瀏陽河》改編的成功,讓孟勇極受鼓舞。隨后,他又一頭扎進了中國民歌的研究。他從全國各省市圖書館、音像出版社尋到全國各民族的民歌,細細審讀,集中研究了30余冊的《中國民歌集成》。用他自己的話說“讀的書有一人多高”。但正是這一摞“一人多高”的書,讓他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特別是對中國民歌的全方位把握,有了新的高度。但是,要想得到國際藝術界的認可,就還必須與國際接軌。“要有國際化的視野,要了解國際上的配器手法和音樂表現手段。學習經典的配器手法是為我而用。我們要對它們加以分析,而不是照搬,要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來表現我們的文化精髓。”孟勇說。在經充分研究和打磨后,他改編創作了《小河淌水》、《出嫁歌》等多首歌曲。因歌曲極富東方民族特色,而屢被推選到海外演出。
2006年10月8日,他珍分惜秒在華盛頓創作了充滿深情的無伴奏合唱《我的美麗中國》,滿腔熱情謳歌偉大祖國。美國同行專家們看到這個合唱總譜時十分欣賞,并邀請他參加次年美國的中國文化年音樂節。他還被授予美國巴爾的摩市榮譽市民稱號。 從維也納到倫敦,從《瀏陽河》到《在那遙遠的地方》,一路走來,孟勇獲得海內外一片贊揚,為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譜寫了嶄新的篇章。這同時也讓孟勇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民族音樂其實非常精彩,民族的就是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民族的正是世界的。”孟勇說。說到這兒,又不得不提起他在法國的一個故事:2016年8月,《君生我未生》在法國演出后,按照法國人的習慣,作品原件即會被從電腦里清除,但這時錄音師主動找到導演,請求將這部作品留下來,他想再仔細聽聽。導演愕然。錄音師解釋道:“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能打動我的音樂。”
近年來,孟勇一路輾轉美國、法國、英國、奧地利等海外地區,一次次將中國民族音樂奉獻給世界。然而孟勇,這位行走大地的歌者,依然無比謙遜。他說:“是人民給了我創作的智慧和力量,是湖南和祖國的山山水水給了我創作的激情與靈感,我深懷感恩。”未來,他將潛心創作一批既具有民族音樂特色,又吸取國際音樂精華的民族藝術歌曲,奉獻給美麗的家鄉,奉獻給美麗的祖國,奉獻給美麗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