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增長1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2倍,創造了一個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中國模式”越來越被追捧,中國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低環境成本為全世界制造產品,世界已經離不開中國制造。 但中國模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大國寡品。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由于中國企業對品牌建設的忽視,沒能樹立起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地位。美國《商業周刊》和Interbrand發布的“2010全球企業品牌價值100強”排行榜上,前五名都被美國收入囊中,中國品牌卻無一上榜。
![]()
2017年6月10日,商界精英集結重慶,由商界傳媒集團攜手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聯合主辦的“2017商界大講堂·精英教室重慶站:新傳播時代的品牌之道”,將在重慶翰文大酒店應勢開講。 主講人“中國品牌第一人”李光斗,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他將深度解剖中國經濟繁榮景象下“大國寡品”的尷尬境遇,傳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建設之術和品牌營銷之道。
![]()
中國雖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品牌建設上卻與美國相距甚遠,與經濟總量低于中國的日、法、德等國家相比,中國品牌依舊望塵莫及,陷入了大國寡品的尷尬境地。 這是中國模式的品牌缺陷所導致的結果,而歐美等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品牌建設的同步前行。如在德國經濟的全面振興中,奔馳和寶馬駛遍全球,德國制造享譽世界;當日本制造文化在全球蔓延的時候,日本品牌快速崛起,松下、索尼、豐田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在韓國新興市場的崛起進程中,三星的順勢騰飛…… 企業是創造國民財富的絕對主導力量,品牌的崛起是國家崛起的標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取決于其具有世界性品牌數量的多寡。這些崛起的品牌也向世界傳播著自己國家品牌的形象和內涵,如美國的微軟、IBM、波音,代表著美國的先進科技、經濟的強勢地位;德國奔馳、寶馬汽車代表著德意志精工制造的大國形象。
對于中國來說,在做經濟大國的同時,也要做經濟強國。在走向經濟強國的進程中,品牌建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