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北翰墨網 訊:巴厘島世界短片電影節在美麗的巴厘島落下帷幕。
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香港等亞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部短片、紀錄片角逐巴厘島。經過組委會激烈、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審,記錄片《遠山的歌謠》一舉榮獲最佳制片獎、最佳導演獎。國王和公主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 該片制片人劉興華在現場發表了獲獎感言: 感謝電影節組委會,感謝現場的各位朋友和嘉賓,把最好的信任和鼓勵給了我和我的團隊。 巴厘島是舉世聞名的美麗的島嶼,我從幾千里外的古絲綢之路飛赴而來。我們的影片《遠山的歌謠》講述的是絲綢之路、西域古道上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歷經千辛萬苦,歷時五年如愿完成。
我們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虔誠,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對電影的情懷,努力的做好每一天。
榮譽是鼓勵,更是開始,這將激勵我們今后更加嚴謹的對待每一部片子,我們也將立足絲綢之路,將最好的、最神秘的西部用電影和紀錄片的方式展示給全世界。 真誠邀請大家一起穿越絲綢之路,也讓電影節有機會走進中國,鏈接絲綢之路。 謝謝大家。 ![]() 頒獎現場,制片人劉興華身著巴厘島特色盛裝服,接受了電影節組委會主持人的參訪,同樣講到了電影人的情懷,和絲綢之路的魅力。
“我們專注于呈現當地人的生活狀況與生活態度。主調雖然悲傷無奈,但卻傳遞出頑強面對新生活的動人意念。呈現的不只是一家人簡陋而原始的生活,而且是面對艱難時的執著與勇氣。真實地呈現這群人善良堅強的秉性,正是本片最想表達的部分,沒有立場區隔、沒有視角爭議,有的只是真實的生活,以及不放棄、不怨懟、不祈求的堅強。那匹留在院里的棗紅馬暗喻爺爺的不曾離去。棗紅馬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表征著草原文化對動物寓言的倚重。”制片人劉興華進一步闡釋著該片的內在含義。
“ 《遠山的歌謠》再現了哈薩克家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撞擊的歷史震顫,揭示了埋藏在表層下面的隱憂,為我們探尋阻礙定居的深層次緣由及設計解決方案找到了極具可行性的角度。 ”評委會主席弗朗西斯科.馬蒂納手持話筒,為獲獎影片宣讀評語的聲音在大廳里回蕩,窗外是巴厘島蔚藍的夜色。 頒獎大廳外邊,是精致的海灘俱樂部,這里擁有俯覽海浪和印度洋的絕佳地理位置,打造著以伊比薩為靈感的派對氣氛,上演著另一場完美的電影主題晚會。 影片沿著舉家搬遷和大姐艾孜古麗上大學這兩條敘事線索展開了這個家族之間的沖突,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鋒。家族內部關于上大學問題的交鋒凸顯三代人對現代文明接受程度上的巨大落差,這也是影視人類學關注的話題。
“攝制組連續5年中拍攝的牧村生活內容,也許無法成為北疆牧村哈薩克人歷史上唯一的一份全面記錄,卻能夠成為與他們共同分享的影像文獻。這也意味著被拍攝者不僅呈現,而且可以從拍攝者的影像中獲得有關本民族文化的更為全面的知識圖景。”該片導演李克在針對獲得的評語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一直以來,他致力于透過影視人類學的眼光為紀錄片注入研究者的思考。
(責任編輯:海諾)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