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lián)盟 據(jù) 京新網 訊:林健是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的主任醫(yī)師。他的每一天都在極其忙碌的節(jié)奏和強壓下度過,可從他的臉上,你卻從來看不到疲憊。近30年的行醫(yī)路上,他沉浸于鐘愛的醫(yī)學事業(yè),執(zhí)著那份診療中的精雕細琢,不曾迷惑與彷徨,在他選擇從事醫(yī)生職業(yè)的那一刻起,就為自己選擇了一條艱難但令人尊敬的道路。
不斷學習,像工匠一樣精雕細琢 2005年,林健作為訪問學者到日本岡山大學學習。當時的安排只是參觀手術,但林健不這么想,既然來到了日本,一定要多做點實驗再走。他向岡山大學的導師一再請求,能不能在這里做做實驗,導師被他的堅持打動。原本3個月的學習,林健呆了半年,自費在岡山大學學習。他把實驗室里能做的實驗都摸索了個遍,笑說自己當時也不小了,每天和20多歲的孩子一起做實驗,不過他一點兒也不在乎,在他看來只要能學習到東西,一切都是值得的,而這段經歷也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啟發(fā)。
林主任說,在日本岡山大學所學到的不是具體的每個手術的方式和方法,更多的是多學到了一些精神。第一,學習到的是日本人不斷學習的過程。雖然日本手術量沒中國多,但他們的醫(yī)生每次手術結束都會聚在辦公室里,用盒帶反復觀看手術視頻,琢磨思考。第二,是學習到他們的認真負責,對每件事情都精雕細琢。在對事情的態(tài)度上,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想得非常詳盡,這點林主任是十分認可的。俗話說一個工匠做1000張桌子他也成不了大師,而大師做的數(shù)量比他少得多,但就是大師,是因為思維方式和用心程度不一樣,林主任總把這句話掛嘴邊,他說醫(yī)生也是如此,不在于看多少病人,做手術量多少而是要把每一個病例都處理好,才是一個真正的好醫(yī)生。 “十年來,我終于像正常人一樣活著了” 林主任作為國內著名的尿路修復損傷和修復專家,對手術方式、手術技能和修復材料已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甚至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探索,成功率達90%以上。當說起醫(yī)生這個職業(yè),他反復強調,醫(yī)生就是需要不停歇地去學習和提升,需要心無旁騖的執(zhí)著,需要超乎常人的抗壓能力,更需要推己及人的責任感和同理心。
說起印象最深的一個案例,是遇到一個近70歲的老太太,尿道與膀胱里長腫物,在見到林主任之前已前前后后做了5次手術,無論開刀還是腔鏡都試過了,每次手術結果都是良性的。但由于多次手術,老太太的膀胱已經攣縮,俗稱的小膀胱,在短短十分鐘的門診里,竟去了好幾次廁所,老太太說在家里好的時候也要20多分鐘去一次,就連晚上睡覺,睡著了也會每30分鐘醒來一次,一晚上甚至要去20多次廁所,整日都無法休息,10年里,每天如此,備受折磨。 像老太太的情況屬于攣縮膀胱,正常的話膀胱容量至少在200ml—300ml,而老太太膀胱容量卻已小于50ml。在這種情況下,林健給出了和別的醫(yī)生不同的建議,他建議老太太做一些檢查之后,可以的話將膀胱整個切掉,雖然還是可以用原來的治療方法只把腫物去掉,但是真正困擾患者的難題卻沒有解決,經過溝通后患者同意了林主任的治療方案。和預想的一樣,手術結束后腫物依舊是良性的,但結果卻令人出乎意料的驚喜,一個月后患者來復診,一見面就激動地握著林主任的手說:“太感謝了,十年了,我終于像正常人一樣活著了!” 林主任說這叫“良病惡治”,雖然有些病是良性的,很多人都覺得能留下來肯定要留,可有時候卻解決不了患者真正的難題,把良性病用惡性病的方式去治療,患者的“病”反而好了。所以他也常常這樣教導自己的學生,在診斷的時候,不能只考慮疾病本身的屬性,還要考慮到患者的心理以及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真正去解決患者的難處。 最怕辜負生命的期待 他的醫(yī)術、醫(yī)德受人尊敬,找他看病的人就多。很多別人看不了的病他能接的都接,接手過很多疑難的病,林主任說,“很多疾病由于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和病例可以借鑒,需要我們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和臨場應變能力。很多時候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走完第一步,再琢磨第二步。” 面對的每一個病人,林主任都會對其病情反復的思考與琢磨,尤其是做手術前一天的下午,要再一次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全面考慮。手術上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會出現(xiàn)什么并發(fā)癥,碰到突發(fā)事件如何處理,如處理不好,在哪個階段或步驟停下來等問題上反復斟酌。
今年年初,林主任遇到一個第二天準備手術的患者,可看著檢查報告,林主任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可又說不出哪里有問題。反復核對患者信息,向患者及家屬詢問情況,有沒有使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藥?有沒有忘記說的?可得到的答案說沒用過,卻依舊和分析到的情況不相符。他再次詢問患者,患者還是否認了,放心不下的林主任把患者的藥一個個拿出來查看核對,結果患者使用了拜阿司匹林(一種抗凝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手術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藥物,會影響患者的凝血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大問題。 不知是真不知道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同為抗凝,還是因為是外地趕來求醫(yī),好不容易排上的手術,怕說吃了藥會將手術擱置7~10天,或以為沒什么大事。可他們不知道這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若不是林主任發(fā)現(xiàn)的早,倘若在這種情況下上了手術臺,出現(xiàn)血凝不住的問題,很有可能會要了患者的命。
在林主任的眼里,沒有手術是小手術,生命是如此的寶貴。他總說,做手術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出門診時,一定要穿戴整齊,絕不能因為疲勞、匆忙犯下過錯,病人把命交到了自己手里,就一定要對病人負責,絕不能辜負病人的期待。 每一個專業(yè),越是往深里探索就越需要時間和精力,醫(yī)學更是如此。在學醫(yī)這條道路上,林主任經歷了磨煉與積淀,在自己最好的時候,做有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的事業(yè)。他用一雙妙手,為工匠精神做出了專業(yè)的詮釋,用一顆匠心,守護生命的美好,用最嚴謹?shù)膽B(tài)度,最精細的診療,為生命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