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仝記者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創新網教育 訊:巾幗質纖麗,才高氣殊華,這是我見到主人公郭秋霞時,腦海中冒出的話。 眉眼柔和,笑語晏晏,身上一件茶色的長款襯衫內搭一件黑色的直筒長裙,渾然一派文氣書香的感覺。頓時讓人對頂著“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山東省人大代表”這些稱號的她,有了些新的認識。
“秋霞姐好相處嗎?”采訪之初,我略有些忐忑地悄聲問同來的同事。 果然,郭秋霞很快就用言行證實了這一點。
她一邊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喝茶,一邊將出差帶回來的小禮物拿給下屬。神情態度比之上司更像一個大家庭里的大姐,神態親切,言語真摯。 “對于我來說,我的員工更像我的家人。”采訪開始后,郭秋霞這樣說道,從1997年她成立山霞圖文有限公司,干出第一樁屬于自己的業績時,這樣的“大家庭氛圍”就已經逐漸形成了。到2003年,她進軍學前教育市場,成立菏澤七巧板幼兒園,這種氛圍,更是給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ORIGIN 雜志》以及《Thrive雜志》總編馬蘭達·普蘭增特曾說:"毫無疑問,女性企業家們內心燃燒著熊熊烈火,能夠支持她們戰勝任何險阻。"和郭秋霞交談的時候,你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她的身上散發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堅決氣勢。就好像她一直處于“開機”的狀態,隨時準備好接受任何挑戰。 2003年到2004年是她最困難的時候,起初盈利微薄的幼兒園差點連老師工資都發不起,為了留住師資力量,郭秋霞咬牙做了一個決定,將山霞公司所有的資金優先用到了幼兒園的正常運行上。 本是強制性的決定,公司內卻沒有一個人反對,欣然接受了每月只能暫領到200塊工資的狀況。
到如今,七巧板幼兒園如星星之火一般燎亮菏澤學前教育事業,正是得益于當初山霞公司全體員工的鼎力相助,而七巧板能給山霞最好的回報就是讓員工的孩子全部免費入學。 本來是毫不相關的兩份事業,卻在郭秋霞的手中被賦予了姐妹般的共生關系. “讓孩子自由地思考,擁有自己的‘小世界’”,郭秋霞這樣談及七巧板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在她看來,學前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放孩子的天性,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支持他們去探索探索世界”。 2003年成立至今,郭秋霞一直在不斷提高辦園品質。一次次地出國交流學習,讓她明白將中式傳統教育方式和國外新式教育方式結合施行的的重要性。
七巧板幼兒園與威洛貝學院的簽約儀式 在郭秋霞的努力促成下,7月15號,七巧板幼兒園2017年大班畢業典禮上迎來了兩位加拿大客人——來自溫哥華威洛貝學院西部副總裁尙·派特森和溫哥華基督教會學校主管約翰洛克斯,并最終簽下了七巧板幼兒園與威洛貝學院的合作協議書。這一偉大的時刻不僅預示著七巧板幼兒園從此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更預示著它將插上友誼的翅膀遠渡重洋,把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出國門! 織造坊 從園內設置的游泳池到木工坊、織造坊等,都是為了幫助孩子開啟“探索”的大門。一個園區開設一種特色課程——花式跳繩、跳竹竿舞,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興趣愛好。
郭秋霞和女兒笑笑 聊到這兒,她說起自己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笑笑。“在她們學校組織的演出活動上,她自己組織了20個同學,帶領他們打了一出熱情洋溢的非洲鼓,”郭秋霞神色中是難掩的自豪,“非洲鼓是她原來在幼兒園學的,我沒想到這么個小人兒竟然能策劃出一個節目來。” 作為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也作為一位普通母親,在回憶起與孩子有關的事情時,他的語氣里帶著一絲感傷,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記錄下她所有的變化對于郭秋霞來說顯得分外奢侈。 因為除去溫暖的小家和幼兒園這個大家,她還有四個孩子需要記掛在心里,叮嚀著他們的暖飽,牽掛著他們的悲喜。
郭秋霞和她資助的孩子們 原來,郭秋霞從數年前就開始資助家境困難的兒童,前前后后一共資助了四個孩子。在她看來,她所做的不過是在這群孩子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手拉了一把。 時遷事移,在郭秋霞的關懷下,四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老大李寧拉的一首好二胡,現在在藝術團工作,雙目失明還自學會編曲編詞;梁晶正在自學法語,想要爭取公費留學;王變和李鑫宇在去年分別考上了山東師范大學和菏澤市第一中學。 問及郭秋霞最初做公益的原因,她說是出于母親從小對他們兄弟姐們的教導——錢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再加上她自小在軍隊長大,友善堅強這些品質已經成變成了她骨子里的東西。 言傳身教的力量無形而又有力。原本怯懦無助的四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都愈發地自信堅強,他們四個人就這樣被郭秋霞這根紅色的“絲帶”系在一起,在新的生命軌道上,找到了可以棲息的歸處。
我們在采訪的時候,郭秋霞的愛人突然打來電話,說是住在家里的王變受了委屈,正把自己鎖在房里大哭。郭秋霞臉上的笑容霎時凝固,大致了解了原因后,便立刻聯系起了王變。 接連三個電話都無人接聽,郭秋霞頓時失了陣腳,還不忘跟我們解釋:“王變是心理最脆弱的一個孩子,去年五月份他的父親去世,更時給了孩子一記重擊,我就怕她再受什么打擊想不開!”
女子本弱,奈何為母。急紅了眼眶的郭秋霞說著說著終是忍不住落了淚。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儼然已經成為了她心頭血,喜怒哀樂都牽動著她的情緒。 稍微調整了情緒,郭秋霞安排人回家將陪著王變的笑笑和王變接到了辦公室。一進門,她就一把將王變樓在懷里柔聲安慰,身形嬌小的王變在她的懷里泣不成聲,抽噎著傾訴委屈。 眼看著一對母女哭成淚人兒,我們在一旁也深受觸動。 也許行善本就簡單,不過是拔“劍”出鞘護個周全,而她的劍正是堅強外表之下的俠骨與柔情。
郭秋霞與丈夫女兒 從目光遠大的職場女強人,到熱心公益的社會慈善家,郭秋霞扮演著兩個不同的角色,但這一切卻都是源于對丈夫的愛?;橐霰揪褪莾蓚€家族的事情,嫁給他,就等于嫁給了他的大家族。 嫁給丈夫的20年里,他們互相理解支持,彼此更是將對方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 事業最困難的時候,她瞞著丈夫給公婆蓋了新房;婆婆最喜歡吃她蒸的包子,她就時不時包上一回,給老人送去。 直到現在,她依然堅持,丈夫心疼她的勞累不讓她再做,郭秋霞就在晚上趁丈夫睡著后偷偷和好面,一早再去把餡打好,弄得睡醒的丈夫啼笑皆非,只好隨她去。 性格溫和的婆婆每次來兒子家,都要和兒媳聊上好久,她將兒媳的辛苦都看在眼里,也將這個能干賢惠的兒媳視若珍寶。 似乎蛻下女強人外衣的郭秋霞,線條更加地柔和,性子也更加的活潑,渾然不像40多歲的人,倒更像一個純粹可愛的小女人。和同事玩鬧時扎起的雙馬尾,隨手用水果擺出的金魚吐泡畫,都映襯了另一個率真風趣的“她”。
聊到最后,問起了郭秋霞的愛好,她用一個簡單的字作了回答——玩!干脆利落。 世間河川,人間百態,她都想游覽。如果可以,更想感受一下不同國家的教育氛圍。 聽到回答,不由得在心中驚嘆,人家之所以成功,道理不就在此嗎? 郭秋霞身上的那股子韌與柔, 直讓人心悅誠服又心生羨慕。 從無到有的財富創造不是朝夕就可成的, 這其中雜陳的百味與血淚只有她自己清楚。 誰說女子的孱弱香肩擔不起重擔, 郭秋霞不僅要擔, 還要將對家的小愛與對社會的大愛一并擔起。 一生跋涉,一世修行, 對她來說, 當真是應了這句話——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