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財經品牌網 訊:過去的幾年,我國每年都有七百多萬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如果加上其它渠道流入社會的年輕人,我國每年的新增就業人口已超過一千萬。其中相當多的年輕人因為缺乏社會經驗,不了解職場,而無法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無法較快地適應職場環境,順利地完成從一個學生到一個職業人的社會角色轉型。 雖然青年就業的問題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存在,但我們的國家,因為人口基數大,應試教育與社會脫節等問題的存在,就業壓力及問題嚴峻的程度相比其它國家要大得多。近日,《超越》欄目組邀請到了北京慧思職拓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周麗虹女士做客本欄目,基于她對青年就業問題的深刻理解,創新性地提出了打造“智能就業生態平臺”的思路。 ![]()
作為慧思職拓的創始人、獨立學者,周麗虹老師多年的研究發現,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和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最頭疼的事其實都源于學生在“職業認知”的寬度和深度上的欠缺。“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過于強調技能的深度,而忽略學生職業認知的拓寬及職業思維的深度,因此帶來的狹隘和短視造成年輕人身上大量的“職業不適應癥”出現。而現有的學校專業建制對于培養通識性職業人才,提供“跨行業、跨崗位的職業認知和經驗”其實障礙重重。 周麗虹老師所創辦的北京慧思職拓咨詢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為高校搭建智能就業生態平臺的專業機構。該平臺包含了三個核心模塊,一個可供萬人同步在線進行職業案例體驗的“大學生跨行業模擬實訓平臺”;一個與教學平臺完美對接的“職業教練”在線指導平臺(職道E站);以及一個可以實現線下實體的“模擬實習空間”。 “大學生跨行業模擬實訓平臺”與傳統基于課程和專業的在線教育模式不同,它完全遵循開放的、通識人才的培養思路,學生可以在一站式體驗任意崗位、行業和專題的內容,從而更高效地拓寬自己的職業經驗,足不出戶即可獲得虛擬經驗值。 “職業教練”(職道E站)可提供各行業職業經理人在線指導、在線評價、實時推薦以及對人才的立體定位、動態追蹤功能。它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行業職業經理人的經驗,這一隱性資源,打通職業人與學生之間的通路。尤其是,第一次引入職業人直接參與人才的評價及推薦。這一模式將深度改變現有的人才評價和篩選模式,讓學生就業過程從現在的“簡歷+學歷”的平面模式,升級為由眾多雇傭者直接參與育人、選人過程的“立體選材、動態追蹤”模式。 ![]() “模擬實習空間”則是搭建在校園和企業之間一個全新的就業緩沖平臺。一方面,跨行業模擬實訓平臺上的優秀學員可以更順利地進入到實際的實習項目中;另一方面,可以為高校打造一個高端“校園現場招聘”的新平臺。通過動態數據鏈接,提高企業校園招聘的參與性和體驗感,同時降低企業用人的成本和風險。 2017年,慧思職拓將在20所高校建立“智能就業生態平臺”。同時也會邀請行業領軍品牌參與到企業級“模擬實習空間”的共建中來。目前,我國各行業都在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考驗。而周麗虹老師和她的團隊就是希望推動我國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藍領模式”向“白領模式”轉型,通過三個智能服務模塊的動態鏈接,實現人才培養與選拔的雙提速,進而助力各行業的轉型與升級。 不忘初心!周麗虹老師認為,“智能就業生態平臺”就是為了解決年輕人“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將來,大家“不求人、不送禮、不編簡歷、不磕學歷,隨時隨地,可以職業體驗,走好自己職業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