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東:五十年如一日,傳承古代篆法精神 章丘墨泉,泉井深幽,涌聲悶重,水色如墨;泉水從池內匯入石渠后變得清冽甘甜,遠望泉東水域,煙波蒸騰,霧靄彌漫,柳枝青翠,水色天光,遙想古人在此吟詩作畫,泉吟琴鳴,麗日下絳皓駁色,儼然一幅絕美的水墨畫。 ![]()
在中國,“篆”有“圓轉”之意,圓潤流暢、秀美典雅、剛柔并濟,集中體現中國傳統美學的精華與神韻。周向東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研習書法,先后學習隸書、行書、金文和李陽冰小篆,他在創作中以秦石鼓文為基礎,又對甲骨金文、簡牘帛書及漢唐以后的諸家書法流派進行廣擷博采,取其精華而自擁,師古而不泥古,取今又不媚今。 ![]()
篆書樸,隸書俗,草圣貴在無羈束。周向東的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用筆筋力內含。起筆有方、圓筆,及尖筆,線條宛轉,手筆“懸針”較多。字形工整嚴謹,線條圓轉勁健,結體雄渾遒麗,章法自然流暢,給人以古拙雄深,通篇大氣磅礴、豪放粗獷之感。 ![]() ![]()
![]() ![]()
周向東的篆書古樸典雅,工整秀美,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每次談到作品周向東很謙虛,認為他的篆書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不斷在學習,創作思想不停在探索進取。周向東對篆書充滿了癡迷推崇,但也不是盲目的癡迷,他的篆書積蘊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與天地人道的文化精神,絕非一味擬古,空有形式而無神韻,周向東表示自己今年七十歲,自十五歲起每天潛心練習書法,從未間斷。“只有心正,方能揮墨”。書寫書法時也應懷著匠人精神,對自己的作品不允許有絲毫的瑕疵。中國著名書法家宋衛國先生對周向東書法作品高度贊賞說:“其書法功底深厚,堪為力作,讓人開心養目,值得同道學習。”周向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繼承和發展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形成了“四寧四勿”: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率真勿。 ![]()
回望歷史的天空,山東章丘星河璀璨,哺育一代詞宗李易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明代戲曲家李開先。周向東作為章丘人,受到歷代圣賢巨大影響,以其謙遜好學,豁達忘我的精神,用勤勞智慧的雙手,譜寫出中國傳統書法壯麗輝煌的詩篇。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