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亮熹:筆精墨妙人書俱老 畫如其人無塵染
——“筆墨全無一點塵”夏亮熹國畫展今在蓉開幕
“六十年來寄此身,回首恰是爛柯人,胸懷獨有半輪秋,筆墨全無一點塵!”由四川美術家協會、四川省美術館、四川省藝術院和成都畫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二次“筆墨全無一點塵 ——夏亮熹國畫展”開幕式,于2017年12月23日在四川省美術館隆重舉行。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世俊中將、四川省原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洪仁、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阿鴿等來自社會各界的有關領導、知名書畫藝術家和嘉賓代表300余人參加了當天的開幕式。本次展覽共展岀夏亮熹國畫代表作品150余幅。
開幕式現場,名流如云
夏亮熹,中國美協會員,成都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1957年入西南美專附中,在四川美術學院就讀8年,從藝已屆六十年,多年從事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研究。 1941年生于重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成都畫院畫家,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院長,深圳市韓江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四川省美協中國人物畫藝委會特邀委員。 夏亮熹多年從事中國人物畫創作研究。1982年,黃胄來川,親選“踏雪詠梅圖”為中國畫研究院收藏,“春江花月夜”獲臺灣華夏國際藝術展銀獎,“満江紅”獲中國美協等主辦慶祝建國五十周年詩書畫大展優秀獎等。作品分別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黃帝陵等收藏。傳略及作品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香港“當代中國名畫鑒賞”,岀版有“夏亮熹國畫”四種。
成都畫院院長張德才致辭
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范樸致辭
1997年,夏亮熹被美國紐約傳記中心評為“世界著名藝術家”,載入“世界藝術家名人錄”;1998年,聘為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書畫展藝術顧問;1999年,聘為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美術研究員。 2003年,夏亮熹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四人迎春畫展”;2009年,在第五屈深圳文博會雅昌藝術舘舉辦“夏亮熹國畫展”;2013年,成立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任院長;2015年《天當被·地當床》入選全軍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展。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阿鴿致辭
著名詞賦家張昌余致辭
但凡藝術上有所成就的畫家,或者在題材、意境、表現形式、筆墨語言等方面有重大的創新,或者在固守傳統上下足苦功,用心深挖,然后融入自己的個性學養和自己所理解的時代精神,讓自己的作品向前邁進一小步,夏亮熹先生屬于后者。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將自己全心身投入中國畫創作探索之中,驀然回首,他所創造的各種人類形象個性鮮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從57年入西南美專附中,后考到四川美院,后來到成都美院從事藝術創作,夏亮熹數十年如一日沉醉于國畫創作之中。同時,畫什么,怎么畫,這個所有畫家都將面對的永恒的課題也一直伴隨著他探索的腳步,從徐蔣體系的繪畫實踐到馮建吳先生關于傳統筆墨東方審美耳提面命的教誨,從吳凡先生“夏亮熹是一個純粹的畫家”的贊許到劉大為吳長江出席夏亮熹第一次畫展熱情洋溢的首肯,從在成都畫院工作時與名家巨子同臺筆墨切磋,到退休之后的筆耕不輟,夏亮熹的繪畫日漸爐火純青,觀其作品,意足氣暢,骨秀墨潤,成其追求的藝術特色。
著名畫家夏亮熹致答謝辭
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世俊中將宣布開幕
夏亮熹有極高超的造型功夫,出筆能穩、準、很,用筆用水用墨能恰到好處,隨意生發,達到毫不經意,放筆直取的境界。如同曹丕《典論論文》里說的那樣:“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觀夏亮熹作畫,以心形意,以意導氣,以氣馭筆。看似舉重如輕,實則力透紙背。 細賞夏亮熹畫中的筆墨,筆筆見筆,筆筆帶情,無冗筆敗筆,無浮墨濁墨,不含糊不曖昧,清快、明朗、爽利,筆性即我性。《文心雕龍》說:“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以此理論對照夏亮熹作品,正好是夏亮熹作品的美學特征。
嘉賓觀展
“骨豐肉潤,入妙通靈。”謝赫六法論第二法“骨法用筆”,歷代倡導的書畫同源,是中國畫的底線和靈魂,否則中國畫便是一張失去審美內涵的皮。在中國畫傳統失缺,涂抹制作 之風占主流的當下,夏亮熹的創作極具實現意義。 夏亮熹筆下的人物,除了時代精英、歷史先賢、佛陀造像等繪畫作品,骨法用筆,氣韻生動外,其沒骨美女圖,更是于不自由處求自由的精典之作,是夏先生漸入筆精墨妙、人書俱老之境追求的藝術佳構。
嘉賓觀展
夏亮熹的沒骨美女直接用色造型,水色溶和相益,在亮度,質感,物相上恰到好處,生動地表現出女性陰柔之美,純凈之美,青春之美。夏亮熹善用赭石,并用積墨破墨潑墨碰水多種技法,形成驚險奇絕不可得而得之的藝術效果,其筆下美女有陽光的活力,有詩詞的意境,有佳茗的韻味。
嘉賓觀展
畫如其人,在夏亮熹先生身上十分明顯,夏亮熹已年逾七旬,仍是孩童一樣的單純,畫外之事,不勝了了,不干事世,難怪不少人會覺其性格古怪,不合適宜。甚至有好心人向其傳授變通世故的社會學問,最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改也罷,其實,當你走進他,才發現原來老先生如同一張萱紙,心中胸中,一如他的筆下,全無一點塵。 本次展岀的150余幅作品,均是夏亮熹先生從藝數十年來所創作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國畫作品,所展作品內容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時代墨跡,主要展出了六十年從藝以來的現代、獲獎和收藏作品;第二部分:心往神追,通過對古典人物的刻劃,把中國傳統文化用自己筆形式予以傳承。;第三部分:春花秋月,女性題材;第四部分:暮鼓晨鐘,宗教題材。
嘉賓觀展
夏亮熹,無論其人還是其書畫藝術,都顯得十分純潔干凈,一塵不染。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藝術造詣,使其不僅在書畫藝術界、還是其他領域,都擁有眾多的粉絲和擁躉者。本次展覽的開幕式當天就有無數的社會各界名流紛紛慕名前往現場觀展和捧場—— 出席開幕式的主要領導、藝術家和嘉賓有: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世俊中將,四川省原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洪仁,原成都軍區后勤部副部長陳哲將軍,原成都軍區聯勤部副部長鐘世欽少將,原13集團軍副軍長譚振亞少將,云南省軍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志軍少將,四川省軍區原副司令員鄒云華少將,四川省軍區原副政委黎明少將,四川省軍區原參謀長張培敏少將,四川省公安廳原廳長呂卓,成都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崔華,成都市文廣新局原局長王靜、副巡視員楊昕,四川省詩書畫院原副院長戴衛,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麗君等。
嘉賓觀展
開幕式上,成都畫院院長張德才、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范樸、著名詞賦家張昌余、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阿鴿等先后發表了熱情洋溢致辭,并對夏亮熹老畫家從藝六十年來所取得的不凡藝術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熱情贊揚。 回首六十年來的從藝艱辛與喜樂,平日里一向寡言少語的夏亮熹在開幕式上致答謝辭時,卻飽含深情地對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和鼓勵他的各位領導和師友們傾吐了自己深埋在心底的拳拳肺腑之言和萬分感激之情……
嘉賓觀展
開幕式由四川省藝術院盧加強院長主持。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世俊中將宣布展覽開幕。 本次展覽時間為12月23日至27日,展覽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記者 劉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