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竟瑞,又名江競瑞,字皆吉,筆名齊哿,號善悟堂主。首博書畫院副院長、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客座教授。自80年代從事環境美化和書畫篆刻創作及相關學術研究至今。其作品及藝術動態被各大媒體跟蹤報道。
![]()
江竟瑞獨創的“史冊格篆刻”,在傳統篆刻形制、技法與風格的基礎上,將文字置于由兩條豎線為一組的空間內,形成史冊竹簡木牘之征象,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篆刻的形制,承續著中國篆刻古樸自然和文雅精致等氣象,并生發出意中象外的大美蘊涵。
![]()
在江竟瑞的書法作品中,我們能看到篆隸真行草各種書體,或端莊、或典雅、或起伏跌宕、或規整肅穆、或如刀削斧躲、或似行云流水……無不妥帖得體而又正大陽剛、風神高邁而又獨具特色。
![]()
江竟瑞的篆書筆畫瘦硬雄健,誠樸率真,用筆如刀,點畫方折陡峭,極具碑石鐫刻的金石氣象。他尤其喜歡漢代的印篆——即繆篆。他用藏鋒、中鋒和折筆表現印篆的蒼勁渾厚、樸茂崢嶸,傳承著漢印文字的剛硬雄強。
江竟瑞的大篆書法筆法老辣蒼勁,結體源正高古,將上古書韻和骨力展現的淋漓痛快。
江竟瑞的楷書結字嚴謹、筆靈法活,得柳楷和歐楷精髓。
![]()
江竟瑞的行書從氣勢和行筆上直追王羲之《蘭亭序》筆跡、運用的形神兼備,妙筆生花。真乃“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與婉媚之內”。
江竟瑞的大字榜書多以碑帖融合,筆法洗練開張而靈活,陽剛正大而精妙耐賞。
![]()
江竟瑞的草書,廣集博采,筆法通變,剛柔相濟,氣象萬千。
只有扎實地臨習傳統碑帖作為基礎,加上天賦異稟的完美融合,才能給世人呈現出如此壯美的書作。應該說,江竟瑞的書法在師古而不泥古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開創了新風。
![]()
江竟瑞的篆刻更是在藝術美學上開辟了新天地。他篆刻刀法精熟細膩,氣象博大。其獨創的“史冊格篆刻”在豎向空間中,文字磊磊大方、坦然自如,朱文樸誠瘦硬,白文拙茂雄渾。風貌的古樸典雅與形式的獨特創新渾然天成。
中國篆刻從秦漢印到明清流派印加上吳昌碩及齊白石的風格印,形式已經做盡,江竟瑞能夠從史冊竹簡木牘的態狀得到靈感,創造出“史冊格”形式的篆刻款式,實在是不容易的突破和創新。這個創新形式的“史冊格篆刻”,既是典型的傳統篆刻,又與任何篆刻的款式不同,這就是創新,這就是明確意義上的最新款式的中國篆刻。讓我們為江竟瑞老師的這一創新鼓掌吧!我們需要藝術的創新和創新的藝術!
![]()
江竟瑞的書法篆刻創造取得的如天地奇觀的境界,與他獨特的書法美學觀是離不開的。江竟瑞認為“丑書”是一個偽概念,只是人們審美觀念的單一和習慣所致。他有一首闡述簡帛書法美學觀的詩,我們通過這首詩,可以窺見江竟瑞先生的書法美學思路。詩曰:
丑俊眾生天然相,
剛柔猛緩率真情。
山河星海各安妥,
一點一劃一乾坤。
——在江竟瑞看來,蕓蕓眾生各有長相,初略看去,有丑有俊,但其中丑的看著看著你會有一些理解,就不感覺難看了,并進而認可這個樣子的個性美。書法也是這樣,并沒有“丑書”存在(那些齷蹉的涂抹不應列入書法之中),感覺丑,只是你審美習慣單一、思路沒有全面展開的緣故。
——有些漂亮字你咋一看去很好看,但那只求花架子好看的媚俗與淺薄,一定會讓人感覺味如嚼蠟;書寫點畫、線條的剛柔、結構的大小、用力的猛緩……不能一律求“霸”,也不能一味求“雅”,就像唱歌不能一直用高音或低音一樣,豐富多彩才符合自然大道;一筆一劃如同自然界一山一水一星辰、一草一木一個人一樣,各占時空而又渾然一體,并不在勢態表象上呼應關聯,由此,在書法筆勢上講究呼應,可以產生形式上的關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書法都必須追求呼應關系,在百花園中只承認牡丹花的美是狹隘的!書法創作的指導思想不能局限于此,——即便寫行草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單獨存在,其空寂孤靜也不失為一種美妙,——仔細品讀先人的簡帛書法,可知書法的大道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