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道?
聞康集團董事長鄭早明已經確定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2018年1月24日-25日,他將在“2018企業進化邏輯”的主題圓桌論壇中帶來對互聯網醫療的新見解。想要現場聆聽鄭早明及更多企業家的演講,點擊圖片鏈接即可報名:http://m.kanshangjie.com/Club/Detail?id=1000004 “醫者仁心蘇萬物,懸壺濟世救眾生。”在浮躁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鄭早明的內心有一桿秤,平衡著醫者與商業之間的關系。 “非典”后的快車道 鄭早明并非醫藥專業出身,最初從事廣告傳媒行業,2001年開始涉足健康產業,成立了聞康集團。 剛入行時,鄭早明還在研究如何用技術手段為大眾健康提供科學、便捷和及時服務。直到2003年,非典病毒開始肆虐全球,他的事業迎來新的轉折。 彼時,患者、藥企和醫生是相互獨立的,患者找醫生難、買藥難。鄭早明意識到,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將是未來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于是,他決定將患者、藥企和醫生有機結合,為用戶提供完善、方便、快捷、綜合的健康醫療服務。 為此,他將目光瞄準了中國百姓尋醫問藥網。這是一家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成立,于2001年上線的醫藥網站,在互聯網領域已經有了近兩年的探索。2003年,聞康集團收購了中國百姓尋醫問藥網。 全面接管尋醫問藥網之后,鄭早明嘗試打造中國第一健康互聯網服務平臺,推出了“有問必答”國內首個醫患交流平臺。2007年,尋醫問藥網健康商城成立,開始全力打造中國領先的健康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同年,尋醫問藥網開始盈利,并獲得知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的投資。 此后,鄭早明開始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進入快車道。 2008年,尋醫問藥網三大王牌服務平臺——查疾病、找醫院、找藥品全新亮相;中國人氣最大人氣最旺醫生社區——醫生圈也在同年成立。 緊接著第二年,又推出“網上醫院”、“網上藥店”、“健康搜索”等新產品,網站日流量突破2000萬;并通過藥品數據庫集結數萬家藥店,為用戶提供24小時在線藥品服務。 6年后,尋醫問藥網在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綜合排名躍居59名,并獲得由馬云、虞鋒、史玉柱、沈國軍等中國企業家發起設立的投資基金“云峰基金”戰略投資。此次融資主要用于尋醫問藥網的深化發展,打造第三方健康服務導購平臺聞康商城,并在服務創新上加大力度。 從交流平臺到24小時在線服務,再到第三方醫藥交易平臺,鄭早明開始締造一個完整的醫療健康產業服務生態鏈。 等風來 2014年被視為健康醫療創業元年。一些公司正在研發面向消費者的工具,有的則在創建面向醫療保健供應商的平臺和軟件,還有一些正在開發可以幫助更多的開發者投入互聯網醫療創新的工具。當年,互聯網醫療公司獲得了超過4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這項破紀錄的數字比前三年的總和還要多。 但隨后卻遲遲未出現爆發性的進展,尤其是垂直領域創業方面,所謂低活躍和充滿“偽需求”爭議的慢病管理、隨訪、包括病友圈子在內的創業方向,普遍讓投資人放慢了搶投的速度。 此時的鄭早明行走得極為謹慎,盡管尋醫問藥網的日均瀏覽量已突破2億,注冊用戶超過1億,他依然保持著對行業泡沫的警惕。他說自己在“等風來”,“在現今體量和布局下,無法克服的問題,主要為多點執業未完全開放,電子化病例未見規范和流通——所謂那陣風。” 在“風”來之前,鄭早明提前做好了準備。為了解決數據信息問題,尋醫問藥網在2014年成立了可穿戴事業部,搜集運動數據和身體指標等信息。 一方面,由于依據現有設備搜集的數據,遠遠無法達到“給出合理建議”的標準;另一方面,對于硬件而言,必須做到一致性、精準性,結構設計避免誤差,精度達到醫療級,才能給出好的建議。因此,基于不同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以及人群分類,鄭早明先將減肥用戶鎖定為首個用戶群。 雖然解決了數據入口,但鄭早明思考的卻是“什么樣的數據最有醫療價值”。這個問題的背后,說明一個好的平臺需要專業的醫學顧問,和嚴謹的數據搜集、處理、分析方案,最終結果還要讓用戶看得懂。 這也進一步要求,數據必須具有科學性、倫理性和可行性。然而,當時國內在數據安全和保護方面還沒有HIPPA,數據分析處理方向上也缺乏規范和監管,隨著互聯網團隊不斷進入健康醫療領域,這陣風也會不斷撕開一條條機會的口子。 盡管這需要熬過互聯網的寒冬,但鄭早明慢了下來,他要做那個等風的人。 醫藥電商的4.0時代 隨著互聯網醫療深化和普及,我國醫藥電商的交易規模已經突破百億,藥品電商正在進入爆發式增長期。 談到醫藥電商,有兩點不得不提:一是醫藥電商降低了流通成本,二是將醫療服務引入醫藥電商,可以推動藥品銷售。在此背景下,鄭早明提出了“醫藥電商4.0時代”的概念。 醫藥電商是藥品市場的一個模塊,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行業中一個特殊的細分領域,它的發展歷程也與電商相似。 電商的1.0時代,售賣的產品是眾所周知的標準品。在這種模式中,商品是正品且價格合理是重點,因此規模是主要的驅動力。 而2.0時代的電商,開始售賣一些非標準品或者并不為人所周知的商品,這時候消費者是需要參考其他購買者的評論來決定是否購買的。 電商3.0時代是要將服務嵌入到商品購買之中去的,這就是作為電商領域一個特殊分支的藥品電商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醫療服務和購買藥物環節從根本上看是很難分開的。患者從出現癥狀開始,最需要的是對于病情的確診,而不是買藥。在買藥之后,最重要的也應該是治愈疾病。但是,如果服務缺乏,患者對關心的需求是無法被滿足的,這也是制約醫藥電商自身發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雙十一即使再過火熱,醫藥電商銷售排名靠前的品類也都并不是藥品本身,而是機械、計生用品、保健品等,這也反過來印證了由于缺乏服務導致了藥品電商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電商4.0模式,也是醫藥電商最終應該發展到的狀態。”鄭早明認為,醫藥電商最核心的要點是信任,而建立信任的基礎是什么呢?除了權威性背書之外,基于關系的社交也非常重要。比如熟人推薦就比較容易產生信任,進一步激發購買行為。”鄭早明表示,“基于社交關系的電商4.0模式將是未來醫藥電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也是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16年來,憑借著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鄭早明將尋醫問藥網打造成國內互聯網專業、綜合性健康服務產業的倡導者和領跑者。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