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1世紀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數量多、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能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好的教育不僅是人才發展的脊梁,更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對于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歷來眾說紛紜而永無定論。但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能適應21世紀的發展和需要,時至今日,似乎這個問題的答案已離不開“國際視野”、“復合性人才”、“綜合能力”等關鍵詞。在國際化教育已經如此普遍的今天,我們真的理解它代表的意思嗎?近日《超越》欄目組邀請到了中大黃埔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海峰做客本欄目,有幸和他與大家進行一場國際化教育的探討。
中大黃埔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海峰做客《超越》欄目
本期對話嘉賓:黃海峰。他出生于廣州教育世家,黃埔軍校學員后裔。先后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現任中大黃埔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丹勛教育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黃埔軍校后人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教育協會副會長。
中大黃埔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致力于幼教、K12領域中西合璧國際化課程的建構、開發與落地實施的教育集團。集團通過國際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國際化的實驗與推廣,立志引領中國基礎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中黃引進世界先進教育課程體系——IB(國際文憑),以及美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國際化課程體系GIA等,多年來堅持自主研發,根據中國本土化的基礎教育,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用國際化、多元化的探究學習方式,構建成中西合璧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在不改變國家課程、民族認同、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前提下,改變教與學的關系,從教會到會教,從學會到會學,改變了知識傳授的順序、呈現的方式、過程和評價體系,把照本宣科的教材變為探究的素材、資源。
中黃還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孩子們不再端坐在椅子上,而是成為探究之旅的主人。在一次次的探究循環中,孩子們的任何想法和嘗試都被接納、被肯定、被欣賞、被引導,這個過程中,批判性思維、表達力、創造力逐步形成、提升,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教育,不只是一種市場行為,更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中黃國際教育秉持教育強國思想,通過國際優質教育本土化實驗和推廣來引領中國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讓更多的中國學子享受國際化帶來的教育紅利。
在節目中,黃海峰提到,他期望中黃學子,不但能傳承東方倫理智慧,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也能汲取西方科學的探索精神,成為既積極進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終身學習者,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
投身國際教育15年,作為國內早期國際化教育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國際化教育的一份子,黃海峰表示,雖然過程很艱辛,但他不曾后悔,未來,他也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