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報桑梓 ——記京東山西農特產館總經理李興
本刊記者 袁奮明 通訊員 賀文生
一種情愫:叫做始終不忘初心 聲音飽滿有磁性,為人謙和是很多人對李興的第一印象。李興現任山西省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京東山西農特產館總經理、山西熔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是土生土長的運城市萬榮縣人。2003年大學畢業后,李興把自己的創業地定位在首都北京。4年的大學生活、中關村的實習經歷,讓他很自信,相信一定能夠擁有一份如意的工作。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李興如愿找到了一份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工作,先后應聘到2688、京東商城、當當網、紅孩子商城等國內知名電商公司任職產品經理、運營總監等職,經過15年多風里來雨里去的艱苦打拼,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在電商領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豐富的經驗,事業蒸蒸日上,漸入佳境。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興看到“山西臨縣紅棗滯銷無人采收只能喂羊”的報道后,一下子讓他心急上火。這個曾經一心想跳出農門的年輕人在電子商務行業一帆風順的時候,卻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和埋怨,毅然選擇回到山西家鄉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回報家鄉父老的養育之情,借助電商平臺解決父老鄉親們農產品賣不出去的難題,帶領父老鄉親創業發家致富,給家鄉經濟發展也盡一點綿薄之力。2016年7月開通京東山西農特產館,親自擔任總經理,不到半年網上銷售萬榮蘋果、臨縣紅棗、云青平遙牛肉等山西農特產品達到1500多萬元,成為京東華北地區特產館排名前五的地方特產館,得到了山西省商務廳的高度認可。同年,李興被評為2016山西年度“雙創”系列評選獲獎創業人物。 “雖然我身在北京,但無論走到那里,一顆情系家鄉父老、思念家鄉山水的赤誠之心不會改變。我始終認為,回報家鄉是我責無旁貸。”萬榮縣位于黃河與汾河的交匯處,天然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生態環境,使得萬榮成為世界上最適宜栽培優質蘋果的生態區之一。萬榮蘋果以“好吃、好看、好營養”,“有機、無害、高顏值”的身姿敲開了全球檢驗檢疫措施最嚴格的國家——美國的大門,代表中國蘋果首次走上了美國人的“舌尖”。全縣耕地面積102萬畝,水果面積占50萬畝,其中蘋果35萬畝。創建了20萬畝的“出口蘋果質量安全示范區”、5000畝的精品蘋果示范園區和2萬余畝的有機蘋果轉換認證果園。2016年11月8日,在山西運城國際果品展覽會上,代表中國蘋果首次出口美國的萬榮蘋果正式對外發布區域公用品牌——“一個快樂的蘋果”,該發布會上李興組織策劃了萬榮蘋果在京東山西特產館營銷活動,僅僅5分鐘,5萬斤萬榮蘋果被搶購一空。這次營銷活動不僅凸顯出了“中華笑城.山西萬榮”的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也彰顯出了“萬榮笑話”的歡樂本質,提煉出了萬榮蘋果獨創的“快樂農法”模式,聚合了快樂環境、快樂文化、快樂技術及快樂品質“四要術”,構建起了萬榮蘋果品牌與產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一種思路:唯有“晉貨”情有獨鐘 一瓶汾酒,一壺陳醋,一把紅棗,一捧小米,一塊豆干,這些都是最能代表山西文化特色的產品,把他們銷往全國各地,讓外地人更了解山西,也為山西的游子帶去一份鄉愁,這便是山西農特產館的經營宗旨。“老祖宗把這些個寶貴的遺產留給我們,我們這一代人就應該把它發揚光大。”帶著這份情懷,李興投身于電子商務中。呂梁市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致力于興縣小雜糧產業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縣綠色谷子種植基地達到2.2萬畝、有機谷子基地6千畝、優種谷子繁育基地800畝。2017年10月24日李興借助京東商城電商平臺精心策劃成功舉辦了“興米來了”線上營銷,兩個小時銷售“山花爛漫”小米11000份折合44000斤約22噸。通過這次電商營銷活動,讓全國數萬消費者關注并看到了興縣小米的特點及優勢。 李興始終把“投身電商,回饋家鄉”作為自己的使命,京東山西農特產館崛起的過程,也是李興回饋家鄉的軌跡。靜樂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腹地,農業生產以小雜糧種植和傳統養殖業為主,農民增收緩慢。如何做大農業產業,加大特色產業扶貧呢?2015年靜樂縣被成功列入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并被阿里巴巴納入“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實現了特色農業與農村電商的“相遇”。在李興和他的電商團隊的策劃和帶領下,靜樂縣深挖農業稟賦和農產、文化、藝術中的精華,提煉性地提出了“靜樂生活”這一縣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并開展了“我為靜樂做代言”網絡推選大賽,從全國各地的靜樂人中評選出了8位優秀的代言人,為靜樂農產品、旅游、脫貧等做代言,走出了一個富有“靜樂特色”的新路子。而如今,他要將反哺家鄉的路一直走下去,能為這方熱土增添一抹新綠已成為李興一生的榮譽與驕傲。 在京東山西農特產館售賣農特產品,李興對其質量嚴格把關,“產品必須是好東西,我們不能欺騙消費者。”對此,李興考察了山西各個地市,山西陳醋歷史悠久、萬榮蘋果甘甜味美、興縣小米香糯可口、天鎮雜糧地道純正、壺關郭氏羊湯滿口留香、神池戰國月餅香甜可口、汾西核桃口感細膩、邊城白酒醇厚綿軟、太谷餅味道獨特……這些貨真價實卻未被推廣開來的山西名優特產,一一被李興收納入他的電商平臺。
一條網線:觀念一變天寬地闊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京東山西農特產館正是一支年輕化的團隊,極具活力及創造力。作為團隊的掌舵人,李興時刻關注業界最新動態,每一次業務模式的細微變化他都能察覺到,并積極推動各項創新業務的落地實施,使得新業務的開展始終走在同行前列。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三新”,即新經濟、新動能、新電商。今年又是供給側改革深化重要之年,特別要發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打造“電商三產”新模式。得知這一消息后,李興激動不已。自從2003年大學畢業后就一頭撲進電子商務領域,沒黑沒明,那就像個巨大的魔洞把他吸了進去,越研究越懊惱不已,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的電子商務方面知識沒有讓更多的父老鄉親受惠,他就責備起了自己。 于是他背著一個水壺,帶上些干糧就上路了,一直山西最南的運城跑到了最北的大同,不僅看到那么好的小米(沁水黃米、河峪小米、彤康小米等)、紅棗(灘棗、駿棗、壺瓶棗)、醋(寧化府醋、東湖醋)、苦蕎(蕎寶、大山、雁門清高)、小雜糧等農產品,南方大城市急需這種無污染的產品,可由于交通信息等原因,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而且也深切感受“晉商精神”,特別是晉商成功的根本則在于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現在商品社會缺失的品質——誠信。李興又馬不停蹄連續幾年走遍了三十幾個縣區,在田間地頭,真切感受到了農民兄弟常年的奔波,辛辛苦苦收一季,可由于不能及時銷售,豐收也不能賣個好價錢,他顧不上風餐露宿的辛苦,有時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但他心里一直記掛著農民農產品,常常焦急上火,逢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農村電商一頭連著農產品種植戶,一頭連著銷售市場。我不僅要幫農民兄弟把農產品賣出去,而且還要賣出好價錢,更要讓他們早日脫貧致富達小康。雖然他沒有豪言壯語,但他的行動詮釋了他對農民兄弟的拳拳之心。也看出他對新電商銷售的理解,賣完賣貴賣對,農產品不能像工業品秒殺、聚劃算,農產品不但賣完賣貴,而且還要賣給適合的人。 可萬事開頭難,卻有很多農民懷疑他,“就憑一根網線和電腦,不出門,就能把我們的東西賣出去?”他才知道難了,“做電商不光是賣出東西的事,最主要的是改變觀念。”他又一次看到了山西地區和沿海地區簡直沒法比,人家江蘇、河北、浙江、山東、廣東、四川、河南已構成第一梯隊,合計下單人數占比超過50%,而青海、甘肅、西藏下單人數竟不到1%,非常觸目驚心,山西也很落后,李興著急了,而光扶貧不夠,要讓大多數農民摘掉窮帽子,腰包鼓起來,得靠政府、企業帶動。從此,李興基本天天往農村貧困地區跑,他和別人跑是不一樣的,別人都是為了休閑,為了感受藍天白云,而他則是忙著在各市縣義務舉辦電商大講堂,電商培訓活動,這可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利民工程,雖然不見搬磚瓦的辛苦,可比那個更累。是一場改變頭腦的風暴,他不但向學生講,更向基層干部、大小企業主和農戶,以及更多的留守婦女宣講電商知識。 電商大講堂開辦出了口碑,走到哪里都受歡迎!尤其把課堂開進了大山深處——大同天鎮縣,大講堂就像一面流動的旗子,一下子吸引了全縣的各級干部及企業負責人,連縣委書記縣長都親自參加組織,可謂場場爆滿,掌聲經久不息,從來沒有人的課能吸引來這么多人,最后,不得不逐個開進每個鄉村,簡直就是“掃盲”。就這樣不分晝夜,一年多來,人整整瘦了一圈,常常帶病堅持,到最后,李興和各個鄉鎮和農村的干部成了熟人甚至都成了好朋友,大家都舍不得他離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思想觀念,當腦子活了,經濟就上一臺階,縣政府當年就簽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扶持電商企業,也惹動近幾十個鄉村電商服務站蓬蓬勃勃遍布全縣各個角落,真是遍地開花,這都得益于李興的電商大講堂,從此天鎮山泉小雜糧、延陵同府旱地黃小米、邊城白酒、雁同府黃酒、神山胡麻油、山泉醋……等眾多“天鎮品牌”等系列產品飛出山窩窩,市場占有份額逐年擴大,天鎮小米正由民間產品轉變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天鎮山泉糧”的知名度正在逐步提升。從李興給天鎮縣做電商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起,僅僅兩年時間,一個大山里的貧困縣一下子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省級示范縣和國家級示范縣。
一種共識: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如何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如何讓農民打造自己的品牌,從而實現真正的增收致富,這一直是廣大農民朋友面對的問題,這也是發展農村電商的重要意義。讓京東山西名特產通過“互聯網+”推向全國,以此為目標的李興把電子商務和扶貧工作向貧困群眾拓展和延伸,開啟精準扶貧新模式。為讓農戶的農副產品賣上好價格,李興采用標準化、品牌化的運營思路,規范農產品規格與價格,申請商標助力產品銷售,著力解決“有量無市,有市無價”的問題,致力把本土優質特產推向全國,讓山西優質特產走向世。 “將山西的特產推向全國,讓賣不出去山貨的農民們把山貨賣出去”,這是李興做京東山西農特產館的出發點,也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不到2個小時,2萬斤棗夾核桃全部售罄。2016年8月,精心策劃了晉社貢園棗夾核桃廠家棗夾核桃在京東平臺首頁推廣活動,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帶來了一份有尊嚴的收入。就是這款特別的棗夾核桃,是京東山西農特產館電商扶貧新模式的嘗試。京東山西農特產館探索出諸如“一縣一品、打通全屏”“政府+服務商+貧困戶”等行之有效的農產品“上行”模式。通過農村電商這列“市場直通車”,各貧困縣大力拓展特色農產品“上行”渠道。神池戰國月餅是神池縣當地的特產食品,為了提升神池縣戰國月餅的品牌和銷量,公司精心策劃、組織實施了了戰國月餅在京東平臺的網上行活動。在京東商城山西農特產館上架營銷后,已經是臨近中秋節第一天銷量就突破了100單。9月份戰國月餅成交近5000多盒月餅,而山西農特產館平臺上的產品銷售量也得到了提升,可謂是線下線上同發展,打通深度貧困地區由脫貧到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1月25日李興帶領他的團隊設計策劃了“壺關縣首屆電商活動節暨壺關特產京東網上營銷活動”,僅25分鐘,在線銷售壺關特產郭氏羊湯4659桶,下單量達1550單。活動的開展使壺關縣越來越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特產品日益被城市消費者所知曉和喜愛。 李興回家鄉創業的故事逐漸傳播開來,感染激勵著同樣渴望成功的年輕人。李興說,這幾年,直接找到太原來的年輕人不下四五十個,通過電話、郵件等聯系他的人更是多得記不清了。“以至于我都有些怕見人了,那樣會耽誤我很多時間。”雖這么說,可當面對那些渾身稚氣但激情滿懷的青年時,他又十分熱情地張開懷抱,歡迎他們加入。
山西是我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和黃河中游古老的農業區之一。得天獨厚的區域地理優勢,使全省各地形成了農產品種類多樣的顯著特點。由于地處優質果品的黃金產業帶,蘋果、梨、紅棗、核桃等干鮮果獨具特色;而作為知名的“小雜糧王國”,谷子、雜豆、莜麥等小雜糧產量在糧食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遠高于中部其他省份及全國平均水平。但這些特色農產品“藏在深山人未識”,土特產難以走出縣域,更產生不了多大的扶貧帶動效益。天鎮縣位于晉北黃土高坡,溝壑縱橫,土壤豐厚,干旱少雨,是谷子最適宜生長的地區之一。其小米采用純天然原生態種植(有機種植技術),無污染、無農藥、無化肥,無任何添加,綠色安全,粒粒原生態,顆顆都飽滿,因此堪稱“小米中的黃金”。李興針對該縣谷子種植面積大、產值低、銷售難,農家小米至今連一個注冊商標都沒有的實際情況,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利用自身平臺優勢,幫助該縣打造“綠色、營養、保健、好吃”的優質“天鎮山泉糧小米”公益扶貧公共品牌。如今“天鎮山泉糧”當地公益扶貧公眾品牌也在京東商城、阿里等電商平臺隨處可見,力爭到2020年將“天鎮山泉糧小米”品牌打造成為全國著名區域公共品牌,推動“天鎮小米”由“好米”變“名米”,把“名米”賣“好價”。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李興將農村電商成為了為百姓脫貧“新引擎”。他借助“互聯網+”,將山西本地300多種優質農特產品“飛”向了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20多個大中城市及全國各地,俏行天下,也開創了精準扶貧的新路徑。土特產變成票子,荒地荒山變成了“金子”。李興把“互聯網+”引入脫貧攻堅中,積極探索了電商扶貧的新路經,通過電子商務實現本地優特農產品與外部市場的有效對接,先后帶動上萬多個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實現更好精準扶貧,李興還推行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逐步植入質量溯源系統,銷售端構建“電子商務+實體店+消費者”的銷售鏈,線上拓展銷售渠道。天鎮縣李家莊村谷子種植面積大、產值低、銷售難,農家小米至今連一個注冊商標都沒有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小生產”與“大市場”無法對接,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賣不上好價錢;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體系薄弱,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低,這些因素長期制約著全村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李興充分利用京東山西農特產館的平臺優勢,幫助該村注冊了“延陵同府”小米商標,幫助該村致力打造“綠色、營養、保健、好吃”的優質“延陵同府”小米品牌。如今“延陵同府”品牌小米也在京東、阿里等電商平臺隨處可見,金燦燦的“延陵同府”牌小米“種出”富民強縣大產業,“舞出”脫貧攻堅大產業。 吃水不忘挖井人,山西的一方水土成就了李興的事業夢想,他也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饋家鄉父老。李興只有一個念頭: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善事,以回報鄉親們哺育之恩、厚待之情,“創業感恩,回報鄉親”是李興經常說的話,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京東山西農特產館依托產業和區域優勢、科學定位并形成特色,大力推動“線上”抓商機,“線下”促轉型,以電商大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2017年9月24日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山西廳成功舉辦了山西特色農產品“山西品牌網上行”暨壺關旱地西紅柿(北京)推介會,京東山西農特產館與長治市壺關縣政府按照“資源共享、友好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壺關縣政府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8月17日成功策劃舉辦了廣靈縣首屆“大同好糧”電商網購節——“單日單品過萬單”營銷推廣活動。這次主選產品大同好糧“味之泉”咪時代小米鍋巴網上營銷活動,僅40分鐘就銷售5600單22400袋,占庫存總量的61%,銷售額已經突破12萬元。這標志著公司進一步開拓打通產地資源、擴大渠道與創新銷售模式,進一步推進農村電商“上行”和“下行”的平衡發展,進一步促進“互聯網+農業”的轉型與升級,從而推動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圈的構建。 只有把初心當作使命,才能不斷超越自我,企業才有不斷前行的動力,才能收獲成長。“京東商城擁有強大的平臺與國內領先的物流能力,能夠幫助我們的產品拉進與全國消費者的距離,提高品牌溢價,帶動企業以及貧困戶發展,使更多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山西,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電商上行脫貧致富奔小康。”在李興看來,不能見利就做,跟眼前的利益比起來,將山西的特產做大、做好、做強,真正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了山西的名優農產品,擴大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農特產品上行,讓山西優質農產品對接大市場推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是他永遠不變的“初心”。
梅花香自苦寒來。李興終于贏得了社會的一片贊譽。常年奔波在山區和城市之間,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攻堅戰中不畏艱苦、甘于奉獻的李興,引起了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匯編編委會認為李興在電商扶貧領域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逐將其典型事跡選編《2018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匯編》一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輯出版;《中國領導科學》雜志社也認為李興在電商扶貧工作領域具有一定的較強的指導價值和交流借鑒意義,也將其典型事跡選編《求是先鋒——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理論與實踐》叢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輯出版。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志、山西日報、山西經濟日報、山西衛視、市場信息報、大同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先后報道了李興電商扶貧服務三晉的先進事跡。山西省委機關刊物《前進》雜志、《支部建設》雜志分別進行了專題報道。《祖國》雜志、《赤子》雜志等報刊也對李興心系桑梓造福三晉作了深度報道,這是社會各界對李興做出的成績給予肯定。在諸多榮譽面前,李興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貧困地區,“做好農村電子商務,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富起來,過上好日子,這才不變的‘初心’!”這就是一句鏗鏘擲地有聲的語言,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迎難而上的人!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