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亟須政府拆除三道障礙
——對地方政府貫徹落實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的建言
廣西合山市政協委員、廣西合山楊強集團公司董事長 楊 強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訊:
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4年要“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并在3月13日會見中外記者時強調:“改革的關鍵在于推進落實”。醫療是極其重要的民生內容,聚集更多力量做強醫療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求醫看病需求,為人們創業奮斗解除后顧之憂,是今年中央“兩會”致力解決的緊迫民生問題之一。不言而喻,在醫療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是各級政府2014年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的應有之義。聯系當地的實際和本人的切身經歷,筆者認為在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實現醫療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目標過程中,亟須地方政府認真拆除三道障礙。
一、強化政治紀律觀念,從思想上拆除“貫徹危機”頂杠障礙
中央的改革決策部署是民間資本投資的風向標,而地方的貫徹決策則是民間資本是否投資的定心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全黨必須“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注1)而“貫徹危機”,則是一些地方政府在他們把持的“一畝三分地”上,制造種種“腸梗阻”,使中央決策部署被架在空中遲遲未能落地生效。醫療領域的改革政策,是中央總體改革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0年11月,黨中央就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為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醫療領域相關競爭性業務作了“松綁開路”。然而三年時間過去了,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沒有貫徹,群眾將之稱為“中央急,群眾盼,中間環節頂扛不動彈”。根子在哪?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請楚表明:當前有些改革推不開的“關鍵是中間環節形成了腸梗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第四巡視組組長項宗西近日在中央兩會上更是一針見血指出:對中央政策執行不到位的現象,“主要問題在領導班子本身”。
中央政令不暢對于民間資本所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巨大的,它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直接削弱了中央權威在民間投資者心中的樹立,直接削弱了民間投資者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投資熱情。為此,地方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亟需強化政治紀律、維護中央權威的觀念和執行力,嚴格按照國務院2013年9月6日常務會議關于要“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的環境,讓社會資本釋放巨大潛力,為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增添持續動力”(注2)的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國辦發〔2010〕58號)文件等在醫療領域實行民間資本考與競爭的各項改革決策,尤其是在制定當地的實施意見時,不要隨意變通,不要另意截留,必須把中央層面各項規定作為“允許做什么”的唯一目標,不能將本級那些與中央層面政策不相一致的“本地私貨”來取代中央政策的規定,只能是在“怎樣貫徹好”上做文章,確保中央決策原原本本貫徹到非公立醫療機構身上,體現在每一個競爭業務實施的全過程。這既是衡量黨的執政機關遵守政治紀律維護中央權威的態度問題,也是衡量堅持群眾路線的立場問題。
二、掃除“四風”頑瘴痼疾,從效率上拆除官僚主義慣性障礙
官僚主義的慣性障礙,是當前有些改革在少數地方久推不進的原因之一,其突出表現是效率低下。在絕大多數時候,地方政府不可能公然反對改革,但他們會以官僚主義的手法拖延,一個很小的問題,在他們“研究再研究”、一級看一級的慣性施政程序運行下,也可能被壓住經年累月沒有絲毫進展。國辦發〔2010〕58號文件的落實就是最實際的例證,文件出臺三年多來,全國大部分省市都陸續出臺了貫徹措施,非公立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贊。然而也有不少地方至今仍無動于衷,改革政策仍然在省級政府機關打轉轉,基層和民眾無所適從,事實顯示他們不愿意讓社會資本進入這個領域,不信任市場的力量,非公立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怨聲載道。令人擔擾的是,這些地方的政府只是落實三年前醫療業務改革的一個文件就如此緩慢,下步在他們那里推動《決定》60條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提高效率”作為貫徹中央改革政令的硬性作風要求。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針對當前官僚主義作風尚未完全轉變的現實,習近平3月9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討論時再次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務必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以扎實高效的作風推進改革任務落實。黨中央一再強調改進作風提高效率問題,足以說明進一步掃除“四風”痼疾、以優良作風快速落實中央改革性決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為此,尚未落實(國辦發〔2010〕58號)文件、在醫療領域尚未實行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競爭的地方,當地政符應按照習近平關于“在貫徹落實上,要防止徒陳空文、等待觀望、急功近利,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抓實、再抓實”(注3)的要求,既要在學習中央文件上下細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認識基礎,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全局來思考問題,站在扶持和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原則上履行職責,敢于擔當、擔責、擔難,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為已任,確保各項改革舉措符合民意所盼,更要以中央抓落實的雷厲作風為榜樣,列出貫徹推進的時間表,制定貫徹的質量要求,明確落實的責任人,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以急群眾所急,滿足群眾所需的優良作風,盡快將中央的改革措施貫徹到非公立醫療機構所有醫療單位,體現到政策規定的各項競爭性業務之中,確保自己的貫徹措施“不放空炮”,以維護非公經濟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三、加大監管追責力度,從利益格局上拆除“固化藩籬”障礙
“固化利益格局”是當前深化改革面臨的核心障礙。習近平為此向各級領導干部發出“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注4)的號令。在落實(國辦發〔2010〕58號)文件、讓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參與競爭這個問題上,少數地方政府之所以產生抵觸行為,多年來形成的固化利益格局是主要原因。一是陳舊的所有制思維定勢作怪。片面認為鞏固國有醫療單位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若讓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相關業務競爭,定會危及國有醫療單位的生存和發展;二是俠溢的父愛主義情結使然。感到國有醫療單位是政府一手興建,政府必須維護其利益,千萬別讓其在同非公立醫療機構競爭中遭受損失;三是領導干部的個人利益牽動。在過去“四風”肆虐為患的長時間里,不少黨政領導干部及其家人,從國有醫療單位那里享有許多特權待遇,這種利益牽連,自然驅使他們頑固地站在國有醫療單位的立場進行決策,而忽落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權益。
現實告訴我們,政府及其部門不僅是現行體制的既得利益者,而且也是落實中央改革決策方案的制定者,尚若一些地方政府既得利益藩籬的障礙不拆除,多年來形成阻得非公經濟發展的某些固化利益格局就難以打破,不光是國辦發〔2010〕58號文件難以得到落實,而且《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等眾多改革任務的完成只能是一句空話。弄得不好,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就難以在他們那里得到更好堅持,這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活力的激發和改革正能量的最大凝聚,少數地方醫療領域的改革,還會成為拖住整個區域全面改革的后腿。
李克強總理3月13日會見中外記者時強調,要使行政改革得到落實,必須“加強監管”。“監”指的是督查監督,“管”既包括用權力管理權力,還包括用人民力量管理權力。實踐早己證明,要拆除“既得利益藩籬”障礙,光用一般的政治號召是不行的,光靠政府的“自覺革命”也是不現實的。必須加大監管追責力度,用強大的務實措施壓力去推動、甚致對有些部門有些問題還要“強拆”才有可能辦到。為此,地方人大應堅決執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本級人大報告”的規定,嚴格對同級政府出臺貫徹中央文件決策的審議監督,同級政協應嚴格對政府貫徹中央文件的情況進行評議,無論人大監督還是政協評議,都應抓住主線、突出重點,直指問題要害:一是要監督和評議政府貫徹中央這一文件的指導思想做是否端正。將國辦發〔2010〕58號文件關于“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消除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作為貫徹的指導思想,切實把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擺到同等位置上對待;二是要監督和評議政府貫徹中央這一文件的落實措施是否扎實。緊緊圍繞“落實優惠政策”、“消除政策障礙”、“確保享受同等待遇”三個重點做文章,拿出實實在在的落實措施,讓非公立醫療機構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三是要監督和評議政府貫徹中央這一文件的工作是否做到位。確保政府部門把貫徹文件傳遞到非公醫療機構,把相關服務工作送到非公醫療機構,把出現的新問題解決在非公醫療機構,將貫徹文件的過程變成嚴格紀律、改進作風、密聯群眾、凝聚改革正能量的過程。并將監督和評議內容公諸于眾,號召社會和媒體參與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地方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拆除利益固化藩籬,始終按照中央改革線路圖和時間表,務實將包括醫療在內的各項改革依時向前推進,確保“六位一體”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龐大“艦隊”,沒有一艦閣淺、沒有一船掉隊,“齊奔萬馬卷蛟龍”,按時到達既定的“國夢”港灣。
引文注釋
注1:引自《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13年01月22日新華網。
注2:《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民間投資參與市場競爭“松綁開路”》2013年09月06日中國政府網
注3:引自《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2014年02月17日新華網。
注4:引自《習近平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時的講話》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