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都洛陽,一座歷史悠久、美食文化豐富的旅游名城,各種美味小吃和可口佳肴代代相傳。既有出自宮廷、有“金枝玉葉”之稱的洛陽燕菜,也有在民間廣受歡迎的牡丹餅。 今天小編為吃貨們,盤點那些別具特色的老洛陽美食,一起去享受舌尖上的饕餮盛宴吧,不要留口水哦~~~
一、洛陽不翻湯
![]() 洛陽不翻湯配料:綠豆粉、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食鹽。 洛陽不翻湯制作工藝:隨其名,將事先做好的薄餅(最好為綠豆餅)至于高湯上,待鍋中水翻滾時,餅子卻不翻個兒! 洛陽不翻湯特點:味道純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膩,別具特色。
二、全福牡丹餅
![]() 經代代相傳至21世紀,由“中國烹飪大師”、優秀食品專家任全福先生精心研究、一改面點制作以小麥粉為主料的傳統工藝,代之以豆類粉為主料,再配以精選豌豆、紅小豆、紅棗、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餡中輔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使食品馨香四溢,營養成分極大提升,并將餅型設計成牡丹花,口感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由傳統點心的干、酥、脆、硬變得酥、松、綿、軟。
三、洛陽漿面條
![]() 經過數百年的改良,眼下粉漿面條的制作方法是非常考究的,漿面條,顧名思義,是以面條為主料,但這種面條用的不是上等的面粉,正宗的多為一些雜糧面,面條一定要細。最重要的一點是這輔料-粉漿,這粉漿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小吃的味道。 洛陽人的吃法也是非常講究的,以前的面條里的配菜基本都是黃豆、芹菜、咸菜絲老三樣,但眼下基本上都是十幾種時令小菜,像酸白菜丁、黃瓜丁、芹菜丁、胡蘿卜丁、白蘿卜丁,小尖椒、榨菜絲、雪菜丁、黃豆等等 ,不過這些都是事先腌制好的,已經入了味,可見下的功夫非同一般,所以,這吃起來,味道不用再說了。
四、蓮湯肉片
![]()
五、牛肉湯
![]() 洛陽的湯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熬湯要舍得花時間,傍晚就開始熬,整整要熬一個晚上;二是要舍得放佐料,湯鍋里都有一個小枕頭般大小的佐料袋,里面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類,每家的佐料里面肯定都有秘不示人的東西或祖傳的秘方;三是開始就要把水添夠,不能兌水,也就是老喝家所說的“原湯”。洛陽人喝湯講究“三美”,即“瘦肉、薄餅、原湯”,三者缺一不可。在洛陽喝湯,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添加,店家不會要錢。“添湯”風俗,體現了古都商人的古道熱腸。 清晨來到湯館,稱上一元錢烙饃,再盛一碗五塊錢的湯,烙饃,湯中一泡,湯中再放足了火樣紅的特制辣子,那勾人魂魄的湯香之氣,誘惑得你禁不住閉上雙眼。品上一小口,頓感濃香醇郁、無芡自粘、掛唇留齒、厚重無比,味道好極了。老喝家常常說:“清晨一碗洛陽湯,給個神仙都不當。” 細究起來,洛陽人對湯的情有獨鐘,也有幾分道理在里面。湯其實是最富營養的早餐。第一,湯是用牛、羊的骨頭熬成的,可以補鈣;第二,湯可以補充人體內需要的脂肪、水分;第三,湯里還有蔥、蒜苗、青菜。這三樣,都是早上人體最需要補充的。兩大碗湯一灌,則似干旱禾苗喜得雨露滋潤,立見精神。 喝湯,已經成為洛陽人揮之不去的習慣。滾燙、噴香的湯,不但是古都人生活中的享受,還寄托著在外地的洛陽老鄉最濃郁的鄉情。洛陽人出差,心中最大的愿望,莫過于能早點趕回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了。
六、新安燙面餃
![]() 新安燙面餃為任老大所創,任老大開封人氏,生于1874年,幼年曾在開封"又一新"飯店當學徒。民國三年,鐵路修至陜州,任老大到新安縣落戶,在火車站南側開設老任燙面餃館。 老任燙面餃,質量講究,別具風味,在隴海線上出了名,食者日眾,供不應求。車站附近飯館改售燙面餃者蜂起,多達數十家,雖不抵"老任燙面餃"之味美,但新安燙面餃聲譽大振,遠近聞名。老任去世后,將技藝傳給王金斗。王金斗在原有基礎上創新,開始了"老王燙面角"。 燙面餃的制作,選料嚴格,制作精細,面皮為精白面粉,用開水燙后和成塊,后將面切開放涼,再重新揉勻,切成臍后,搟成圓片。其餡以鮮豬肉為料,選擇前胛后臀,肥瘦搭配,細剁成丁,放入肉湯原汁攪拌,然后配上大蔥、生姜、韭黃、白菜心,佐以食鹽、白糖、味精、料酒、醬油、五香粉、小磨油等,打拌而成。包成面餃,狀為新月,食口處內側光滑,外側皺迭八折,形成花邊,起脊園平。餃肚內凹外凸,造形別郅,線條優美,每兩干面可包餃五個,上籠清蒸,十分鐘即成。成餃皮薄如紙,包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為小吃中之上品。
七、洛陽豆腐湯
![]() 洛陽的早餐以湯為主,各種湯可以讓你喝一星期不重樣,喝湯需要配各種饃,比如燒餅、油餅、烙餅。在河南,洛陽年輕人的早餐比較偏向于豆腐湯,它味鮮價廉,街頭隨處可見,是較為家常的過早食品。 豆腐因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堪比肉類,素來與肉齊名,有軟黃金之美稱。以豆腐做湯的歷史也由來已久,無可追溯。具體史載大概得追溯到朱元璋佳話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豆腐營養豐富,高無機鹽、低脂肪、低熱量,古往今來,廣受歡迎。冬天的早晨,要上一碗剛出鍋的豆腐湯,撒上香蔥沫、芫荽,滴入麻油,只拿竹筷那么輕輕地一攪和,香味便直透天靈,倦意全消。 豆腐湯又有“白玉黃金湯”之名,概因其中鮮豆腐色澤瑩白,如玉之潔凈,而油炸過的豆腐色澤金黃,且切成棱角分明的條塊狀,如金條一般亮眼。它是以豆腐和姜湯為原料熬制而成,口味以清淡為主,尤其在夏天深受大眾歡迎。 豆腐湯即以豆腐作為主材配以其他食材烹制的湯料理。它極為簡單,沒有復雜的配料,也沒有復雜的程序,大致以鮮嫩豆腐混合油炸豆腐同煮,加高湯,足量的姜末,再配各味佐料,以大火燒開,再以文火慢攻,咕咕嘟嘟,開蓋透香,氤氳開來,引人饞涎欲滴。
八、鍋 貼
![]()
九、洛陽燕菜
![]() 相傳,武則天居洛陽時,東關一塊菜地里,長出一個幾十斤的大蘿卜,菜農認為是神奇之物,獻給女皇武則天,御廚師把它切成絲、拌粉清蒸,配以鮮味湯汁,女皇吃后,其味異常鮮美,大有燕窩風味,贊不絕口,賜名“燕菜”。后傳入民間,日久天長,大家都叫做“洛陽燕菜”,流傳至今。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陽參觀。著名廚師王長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總理。總理一連要了兩道,食后同聲稱贊。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總理風趣地稱為“牡丹燕菜”。從此,洛陽的“牡丹燕菜”譽滿中外。 燕菜雖深受洛陽百姓喜愛,但由于制作方法的復雜性,所以并未普及百姓家宴之中。中國烹飪大師任全福經過多年試驗研究,制作出方便型燕菜。經過脫水、高溫消毒的牡丹燕菜,不但保存時間久,而且加工非常簡便,口味純正。讓牡丹燕菜成為隨時在家即可享用的美味。
十、老洛陽八大件
![]() ①牡丹果 口感酥脆。輔以牡丹花、牡丹油制作,花香味濃郁。又名牡丹酥餅,其特點口感酥香,營養豐富。 ②松沙酥 色澤金黃,口感酥松,蛋香濃郁,淡淡桂花香味。配以酥油,使得口感更加香酥可口,且營養豐富。 ③江米條 口感酥淡甜,入口酥脆,歷史悠久。純正江米面,口感酥,淡甜,最關鍵的是不膩,入口酥脆,純正古方,兒時味道。 ④ 蜜三刀 香甜綿軟,色澤金黃,香甜酥脆,甜而不膩。歷史悠久,采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采用蜂蜜原料,漿亮不粘,營養豐富,別具風味。 ⑤ 核桃酥 歷史悠久,其色澤鮮艷,咸甜適口,清甜酥脆,仁香爽口,核桃的香味加上油和面混合的酥酥的感覺給你帶來說不出的美味。 ⑥開口笑 此點心又稱“笑口棗”。經過油炸裂一大口,形如開口大笑,故名開口笑。其特點是色澤金黃,切面平整,大小均勻,外酥里香,清甜爽脆,是早餐茶點的理想選擇。 ⑦ 金麻棗 是由小麥粉、白糖、大豆油、芝麻為原料,經過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皮酥而脆,稚嫩而甜,富有韌性,獨具風味。其特點是面上貼著芝麻,口感香酥、淡甜,最關鍵的是不膩,皮酥而脆,質嫩而甜。歷來是點心中的上品,食客們的愛物。 ⑧ 雞汁酥 甜咸適口,味美酥香。是由糕點粉、白砂糖、麥芽糖、色拉油、雞味、為原料,經過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皮酥而脆,甜咸適口。 作為傳統的美食小吃,如果有吃貨們到洛陽,一定不要忘記給家人朋友帶上幾盒哦!物有所值! 【文字:楊廣躍 圖片整理:付憲】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