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海南修訂省政府常務會議制度,明確提出,審議制定全省重要經濟政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重大民生政策議題時,經省政府常務會議主持人同意,可邀請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基層群眾等列席或旁聽。(10月15日人民網)
群眾是政策的受益者,“知情權”不能或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一貫堅持的宗旨,群眾路線是聯系黨同人民血肉關系的生命紐帶,我們始終秉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海南這次修訂省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讓基層群眾列席,無疑是一次重大突破,既反映出群眾在我黨所占的重要地位,又給群眾提供了平臺,讓他們能更好的參與、知曉、監督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和方式。讓群眾具有“知情權”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消除群眾對職能部門辦事“走過場、套關系”的印象,打破流言蜚語的傳播,又能增加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體現“權為民所用”的本質。 群眾是政策的導向者,“參與權”意義深遠。讓群眾列席省政府常務會議,為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權”。當涉及經濟政策、公共利益、民生議題等事關群眾的重大問題時,群眾的“參與權”就顯得尤為必要。之所以讓群眾列席,就是因為他們處于基層,能站在群眾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政策更具有導向性、針對性、可行性,避免提出過于陳舊、過于空泛不合乎實際的“大話、空話、套話”,能實事求是的提出可行性建議。 群眾是政策的守護者,“監督權”尤為必要。群眾列席省政府常務會議,為群眾提供了“監督”政府辦事的平臺。從之前的“玻璃門”、“彈簧門”等事件中可以看出,群眾對政府的辦事效率是值得懷疑、辦事流程是值得猜忌的。以前,是否存在“一言堂”、“一支筆”的現象我們不得而知,而現在,我們擁有更多的監督權,能檢驗干部是否“為民務實清廉”,是否“權為民所用”,是否以身作則踐行群眾路線。只有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才能真正為百姓謀福利。 總而言之,群眾是政策的受益者、導向者、守護者,讓群眾列席省政府常務會議意義深遠、值得提倡,更好的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更好的監督干部官員的執行力,為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精神家園添磚加瓦! 新聞鏈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15/c1001-23200820.html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