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訊:海西州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活動中,把握“三個重點”,強化“四項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主力軍、生力軍和“半邊天”作用,深入推動全州創建工作。
注重基層:緊緊圍繞州委確定的創建先進區總體目標任務,把開展創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層,要求在各級工青婦組織中普遍建立“兩聯”機制(每名干部都要有自己的聯系點、聯系人),開展“五進三問”活動(“進企業、進學校、進村社、進寺院、進貧困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
化解矛盾:要把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群團組織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企業、學校、單位、社區、寺院及庭院,全面開展矛盾糾紛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工作,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力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開展綜合研判,第一現場化解矛盾糾紛,防止“小糾紛”引發“大事端”。
辦好實事:要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職工、青年、婦女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創建活動的落腳點,以解決基層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為重點,為群眾辦一批實事、解一批難事、做一批好事。
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導
全面了解影響廣大職工、青年、婦女思想的各類消息及其傳播路徑,廣大職工、青年、婦女對維護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認識,在反對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動方面的政治立場;廣大職工、青年、婦女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狀況,學校、企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益探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對思想引導工作的總體看法及期待;創建工作各項部署是否落實到基層,思想宣傳教育在企業、社區、學校中的覆蓋情況等;
在矛盾糾紛方面排查
全面了解廣大職工、青年、婦女就業、就學和生活狀況,掌握職工合法權益落實情況,影響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隱患問題;對收入、物價、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等問題的態度和反映;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城鄉貧困家庭青少年、殘疾青少年、城鄉流動青年、農牧區留守婦女和兒童的基本生活狀況及困難;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城市社區、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等領域中青年的特點及對政策的現實需求等;
基層組織建設方面
深入了解工青婦組織基層體系建設、人員配備、隊伍結構、業務經費等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工作中作用發揮、工作成效、工作覆蓋面、陣地建設等方面情況;了解各級群團組織干部職工中是否存在作風漂浮、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脫離群眾的作風問題,村社一級基層群團組織是否存在兼職過多,把精力與時間用在有嚴指標、硬任務,有工資待遇、經費支持的工作上,職能作用弱化的問題;是否成立專門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推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等;
在活動組織開展方面
深入了解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途徑和措施是否能夠得到群眾的肯定,組織的活動覆蓋面是否全面,除了組織省、州規定的活動之外,是否創新內容和方式,提高群眾的參與程度;舉辦的各類活動是否在群眾中引起共鳴,使群眾對創建工作耳熟能詳、入腦入心、積極參與;是否圍繞廣大群眾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需要,開展各具特色的志愿幫扶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正辦成幾件實事等。
強化基礎陣地建設
摸透實情:通過組織開展調研活動,對各級工青婦組織建設情況進行拉網式、全覆蓋普查,形成有價值的調研報告,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為各級黨委決策提供參考;
夯實基礎:按照抓基層、強基礎、激活力的要求,積極適應經濟結構和社會群體分布的新變化、新特點,大膽探索基層工會、共青團、婦聯組建模式,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學校等薄弱區域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的工建、團建和婦建工作,不斷擴大群團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轉變作風:結合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四風”整治,著力加強工青婦組織隊伍建設,努力實現“六個明顯提高”(班子凝聚力戰斗力明顯提高,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明顯提高,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明顯提高,基層發展活力明顯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率明顯提高,群眾對組織發揮作用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強化特色平臺建設搭
建思想宣傳引導平臺:各級工青婦組織要根據各自服務對象的不同思想狀況,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突出涉藏維穩宣傳引導,深刻揭批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分裂行徑,積極引導團員青年、企業職工、廣大婦女在思想上分清是非、政治上劃清界線、宗教上看清本質、法律上守住底線,牢牢把握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
搭建構建和諧社會的維權保障平臺:各級工青婦組織要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著眼于廣大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諧文明家庭、和諧文明校園等為重點,深入實施維權工程,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疑釋惑工作,積極促進各社會階層的和諧、各群眾團體的和諧、各社會經濟組織之間及其內部的和諧;
搭建惠民生造福祉的服務平臺:各級工青婦組織要強化服務能力,拓展服務領域,圍繞廣大群眾在就業扶助、困難幫扶、醫療救助、助教助學、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實施一批民生項目,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正辦成幾件實事,切實讓廣大職工、青年和婦女群體感受到創建活動帶來的實惠;
搭建好解決社會矛盾的預防調處平臺:各級工青婦組織要積極拓寬渠道,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組織開展“勞資糾紛大排查大調解”專項行動,及時排查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掌握青少年合法權益受侵害的情況,依托工青婦組織基層活動陣地、維權熱線和維權服務機構等,扎實做好疏導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工作。
強化長效機制建設
建立和完善思想宣傳教育引導機制: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大學校”作用,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涉藏維穩宣傳,加大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團員青年、企業職工、廣大婦女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建立和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建立完善工青婦組織負責人定期接待群眾、聯系群眾、社情民意調查研究、群眾意見建議征集、群眾訴求反饋等制度,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主動下訪、提前介入、關口前移、及時預警,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建立和完善定期聯系走訪機制:在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不同對象當中建立聯系點,建立工會組織班子成員聯系困難職工,共青團組織班子成員聯系青年僧侶,婦聯組織班子成員聯系居家僧人家屬等制度,經常接觸群眾,搜集社情民意、開展宣傳教育、化解矛盾糾紛,不斷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扶貧幫困機制,建立部門協作、多方參與的幫扶救助體系,拓展服務內容,擴大覆蓋范圍,著力解決群眾在生活、就醫、上學、康復、就業、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幫助困難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建立和完善典型示范引導機制:在不同領域、不同群體內,組織挖掘評選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用先進引導群眾積極投身創建工作,帶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集聚團結穩定、昂揚進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記者:許順喜)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