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四川基層黨建網 訊:《七品芝麻官》中主人公唐成,以自己的切身體驗立下“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誓言,極其艱難地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此片上演,曾感動舉國百姓,翹盼如此好官;曾激勵無數黨員干部,決心“兩袖清風,為民做主”。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民做主”的思路已經行不通了。 近年來,社會不和諧因素還很多,社會矛盾處于凸顯期,特別是一些地方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許多是由于在決策過程中違背群眾意愿引起的。如今,群眾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在不斷增強,對一些事件不僅關注結果,也關注細節和過程。一味地“為民做主”,甚至“代民做主”,已經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瓶頸。新時代更加呼喚“讓民做主”。 只有“讓民做主”,才能真正使領導干部形成公仆意識,改掉群眾面前的家長作風、下屬面前的上司作派,從而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姿態,自覺約束自身行為,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切實辦好群眾的每件事情。“讓民做主”了,那么,政府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在為民辦事、替民分憂了;就算具體工作中出了一點紕漏,百姓也會寬容,加以諒解,共產黨的美好形象只會與日俱增。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率先做到了“讓民做主”,何愁各個機關單位、各個部門,特別是某些窗口行業的服務意識不蔚然成風!“讓民做主”了,我們的百姓將會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幸福感;他們有苦能訴,有怨能泄,有冤能伸;他們心更平,氣更順,于是做起事來干勁十足,從而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積極性。長此以往,全民的集體觀念、愛國主義精神、創新意識必將逐漸增強。屆時,醫患矛盾迎刃而解,干群關系又見春天,就業壓力逐漸緩解……生活矛盾不斷化解,和諧局面全面打開,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小康建設頻現生機。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讓民做主”呢?那就是要加快政府職能由行政型向服務型、封建型向開放型、“家長型”向民主型轉變。盡最大可能地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特別是監督權。其實,目前很多地方、部門推行的諸如,群眾意見征集會、專家論證會、陽光動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政府信息公開等措施,就是“讓民做主”的很好典范。 當然,“讓民做主”并不是苛求要百分之百地滿足每一個人的愿望,它必須服從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我們的決策者要有智慧、有魄力,努力把好科學民主決策關。唯有如此,“讓民做主”才能真正成為新時期經濟建設的新的增長點。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