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咸網- 西咸新聞網訊:連日來,渭城區底張辦的田間地頭、項目工地、群眾戶中,穿梭著主要領導、包片領導的身影,有的詢問群眾秋收秋播情況,有的了解項目進展情況,有的和群眾商討產業規劃,有的督促干部加快實事辦理進度……這是該辦班子成員針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干部群眾提出的下基層較少的問題,按照黨工委制定的“班子成員每年駐村蹲點不少于2個星期,每季度走訪幫扶群眾不少于6次,每周抽出半天時間深入群眾戶”的整改要求,立行立改,立竿見影。
布里的景觀墻成為村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陶家的活動陣地讓群眾有了盼頭、瓦劉村的“幸福院”即將投入使用,王村貫通了村內道路“最后一公里”……各村也紛紛行動起來,你超我趕,用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活動開展以來,該辦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一步一個腳印,一環緊扣一環,精心組織,扎實推進,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組建了綜合、材料、宣傳、督導4個工作小組,成立了5名黨員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做到了學習時間、內容、任務、效果“四落實”,機關黨員干部撰寫心得體會、觀后感108篇,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群眾路線理論知識考試2次、競賽1次,達到了以考促學、以考促記的效果。開展專題討論3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深入基層頻率大幅提高。同時,對各村三委會班子成員及全體機關干部、黨員、大學生村官進行了3場集中培訓,轄區各支部分頭召開培訓會100多場次,參學人數超過2000人次。
為了找準找實存在問題,班子成員采取自己查、談話找、談心提、會議點、調研聽、書面征、電話問、網絡查、意見箱收9種形式,同時結合“十個一”聯系點及“五必見”的要求,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慰問的形式,分別與7名困難戶、7名老黨員、7名老干部、21名離退干部、7戶重點信訪戶、24名“兩代表一委員”“零距離”接觸,多維度、多渠道、多層次聽取“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建設性的工作建議,做到征求意見接地氣、有底氣,共征詢班子“四風”方面的意見建議8條,班子成員40條。全辦35個支部分別召開了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大會,梳理匯總意見建議8大類210條,共評議黨員769人,被評為好的145名,差的2名,分別給予了黨內警告和開除黨籍的處置。 針對具體問題,該辦立即行動,立行立改,從黨工委到各支部,分別制訂了整改方案,做到了責任、任務、時限“三明確”,對于立馬就能落實的做到立竿見影,抓出實效;對于短期內不能到位的按照“誰聯系誰協調、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做好宣傳解釋,逐步抓好落實。該辦重新修訂了17項制度,各類會議減少了33%,公文減少了30%,公務接待減少了10%。印發《便民服務手冊》6000余本。完成了師家寨、花楊等8個村的“天眼工程”。舉辦種植、養殖、烹飪等培訓班6期,培訓3000多人次。不斷完善“五個一”機制,全心全意服務項目建設。針對西郭、閆家寨村的信訪問題,由班子成員包抓,召開信訪聯席會議3次,并分別選派了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擔任第一書記,集中精力進行化解。“代辦制度”的推行,讓群眾路跑的少了,事辦的快了。“社情民意理事會”正在積極籌建當中,將成為干部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也將在11月中旬投入使用,“不求人”政府會讓群眾更滿意。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