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樂訊時代 訊:4月28日,主題為“生態城市·智慧新區”的“廣東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推介發布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鵬飛,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楊春立等專家、領導出席推介會,發表主旨演講,并圍繞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目標、發展戰略、產業規劃等展開討論。同時,主辦方對潼湖生態智慧區的總體規劃、產業基礎、人才政策、育成體系、未來規劃等信息對社會作全面的發布與推介。置身現場,濕地公園與高端產業輝映,產城人深度融合,生態與智慧完美融合未來畫卷逐漸鋪開。 ![]() “綠色引擎”牽引不同尋常路 瀏覽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該區發展總目標是將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綠色引擎”,這也是城市發展創新的引擎。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創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 魏江春院士致辭時表示,潼湖生態智慧區依托優質濕地生態資源,走生態型、智慧化的發展道路,這是對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他相信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一定會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典型模式! 潼湖濕地,潼湖生態智慧區內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生態自然環境,是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核心面積達6.7平方公里,湖泊綿延11公里,集雨面積494平方公里,這是區別于其他地方發展智慧城市特有的資源稟賦,這為發展文化創意、科研基地、互聯網經濟等新興業態提供了天然的環境。 據楊鵬飛主任介紹,潼湖生態智慧區的規劃面積約128平方公里,將建成一條環潼湖濕地的產業走廊,構建生態核、服務核,沿湖布置大數據產業園、深莞惠合作示范園、科教園等多個專業園區,并通過符合交通串聯,實現產城人深度融合。 生態智慧區的建設,不僅要有自然生態資源的優勢,還需要發達的產業基礎,經過20多年的建設,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達的產業基礎為潼湖生態智慧區未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楊鵬飛主任提到,仲愷高新區吸引了包括三星、LG、索尼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TCL、華陽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形成了以LED、移動互聯網、平板顯示、新能源、云計算、新型裝備制造為主導的“4+2”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內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13年仲愷高新區實現GDP530.9億元,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3億元,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引擎。 產業轉型升級只為華麗蛻變 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就明確指出,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深度發展,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之舉。 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重要路徑。 楊鵬飛主任提到,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大力構建創新要素和先進生產力聚集區,形成以高端信息制造業為基礎,信息服務與研發創意為拓展方向,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濕地旅游業為引領的現代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推動仲愷高新區從圍繞加工制造為主的產業體系走向以研發設計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楊鵬飛主任還說到,在產業方面著力吸引龍頭產業(TCL、三星等)的研發力量進駐,針對超大型項目進行“園區定制”(國際合作產業園等),組合優勢資源,建立新型產業園,形成、發揮一批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 另外,在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中,要求培育研發設計和現代服務產業集群,打造復合的研發產業集群。即“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上游包括技術發現、中試研究、金融創投、技術并購、人才引進、人員交流;中游包括現有產業研發升級,軟件研發,風投融資研發,產品研發,研發外包、創意設計、科技咨詢;下游包括知識產權銷售、風險管理、創意產品制造、成果轉化、研發企業孵化、市場拓展,產業外包等。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智慧城市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 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楊春立,在主題演講中提到,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建設突出生態化、智慧化融合,未來該區將建設成為濕地生態特色突出、先進產業聚集、交通便捷、宜居宜業宜游的智慧生態發展區。 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指出,生態智慧區建設要主打濕地品牌,做好作美山水文章,依托休閑農業、山水自然條件,構建以濕地為核心及特色的休閑游憩系統,發展旅游業;以優美豐富的環境作為吸引人才的基本要素;打造山野型與都市型復合的游憩目的地。 最終實現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廣東城市經濟社會轉型實踐區、珠三角創新要素集聚區、惠州智慧城市引領區的戰略定位。 創新發展,人為本 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建設、創新、可持續發展,需要自我造血功能和大量的創新人才。在這方面,仲愷高新區已經切實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生態智慧區的建設提供強大的軟實力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仲愷高新區依托“4+2”產業體系與優勢資源,以建設國內一流、區域標桿的孵化器為中心任務,深化孵化體制機制創新,國家級孵化器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品牌效應凸顯,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周期化、精細化、全球化的特點。截止目前,全區孵化器面積近30萬平方米 ,在孵企業近300家,畢業企業61家,實現逐年上臺階的跨越式發展。 潼湖生態智慧區將依托現貨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育,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研發設計能力,營造文化創意氛圍,發展戰略性、民生導向性科技項目。重點拓展LED產業、移動互聯網、新能源產業、生態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引進和培育一批“工業4.0”智能裝備制造和研發企業,做大機器人產業,普及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 創新的重要要素之一是人才,加快實施人才工程和計劃,做好人才引進服務,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潼湖,使該區成為人才的聚集地和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為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仲愷高新區20多年的積累,創新人才有積累的存量;惠州市、仲愷區,支持高端人才引進,為創新人才引進制定人才激勵政策、服務政策;創造良好工作、生活環境,留住人才。通過“天鵝計劃”、“愷旋人才計劃”、“愷炬創新行動”等一系列的人才工程和項目計劃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創新團隊以及創新項目。 另外,高新區面向初創科技型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加速)空間和各種專業服務。
推介發布會的召開,標志著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建設已經吹響了“進攻”號角。未來,一個創新要素高度聚集,集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生態智慧區,將在不久的將來,昂首屹立于粵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