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產業網訊】(記者 趙妍)隨著行業融合滲透的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從現象到概念、從概念到產業方興未艾,剛剛進行的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首次設置“互聯網金融”展區。阿里、百度(151.09, 3.74, 2.54%)、騰訊(406, 4.60, 1.15%, 實時行情)等互聯網企業系數入場的同時,傳統銀行也在尋求互聯網改造探索,相比二者的大手筆,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下,逐漸管道化的電信運營商在互聯網金融生態中稍顯小眾,然而,擁有11億實名移動用戶資源的電信運營商也在悄然布局互聯網金融。 11月4日,中國電信(50.69, 0.08, 0.16%)翼支付與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和杉德銀卡通等三家國內線下POS收單領軍企業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將中國電信翼支付近5000萬個人用戶和豐富的線下支付資金來源與三家企業的受理環境相結合,此舉預計將帶來超過50000家商戶實現翼支付近場或碼號支付服務,在全國范圍內激活中國電信手機支付市場。 手機支付特別是近場支付是電信運營商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力。打造覆蓋全國、安全便捷的移動支付線下受理環境是中國電信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發展契機的重要一環。 ![]() 藍海格局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其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目前互聯網金融包括三種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網絡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以及電商化創新等,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企業。 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探索,主要在三個層面展開:第一層,金融機構將互聯網作為傳統金融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服務平臺。第二層,是為滿足因互聯網產生的新的金融需求而進行的探索。第三個層面,是互聯網和金融相互結合的產物,基于債權的P2P模式,基于股權的眾籌模式。 對于第三方支付而言,隨著支付牌照持續發放,獲牌企業數量增至223家,政策環境的完善推動行業快速發展。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交易規模突破十萬億大關,達12.9萬億元。 無論是金融業務的運營資歷,還是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份額,電信運營商只能算是新來者。數據顯示,就市場份額而言,線下收單市場占比最高,為68.8%;其次為互聯網支付,占比28.3%;移動支付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國銀聯、支付寶、杉德、財付通等非獨立支付企業優勢明顯;通聯、快錢、匯付、易寶、環迅等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亦憑借其優勢領域取得一定市場空間。 然而,電信運營商在支付市場的基于自身業務的優勢也是其他機構難以匹敵的。中國電信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宏亮表示,在用戶基數基礎上,如果運營商提出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一些增值服務來說,把信息流與資金流更好的結合,對用戶而言還是比較便利的。 此外,電信運營商具有國有大型企業的企業品牌優勢。一位省運營商管理層告訴記者,他們曾經去參觀過第三方支付企業,很多企業資金流量都有上億規模,也有很多外資企業紛紛進入。如此一來,資金安全性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國家出臺了注冊資金方面的規范來提高準入門檻。上述人士表示,電信運營商作為國企進入支付領域對于穩定金融有積極作用。 差異化競爭力 近場支付方面的優勢是其邁向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切入點。 在產業價值逐漸向互聯網廠商轉移,運營商不再是產業鏈的核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開放創新成為運營商轉型的必由之路。在支付領域引入合作成為運營商的共同選擇,繼中移動(52.1, -0.09, -0.17%)和光大銀行簽約共同推動移動支付業務發展、中聯通與中信銀行簽署手機錢包業務合作協議后,中電信以“能力開放、資源共享”為主旨的合作全面展開。中國電子商務中心分析師龐敏麗表示,隨著移動支付產業的標準出臺,市場主要推動力量在NFC終端、受理環境、用戶及商戶使用習慣等多方面拓展推廣,線下應用場景將成為移動支付市場的爆發核心。 此次中國電信翼支付與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和杉德銀卡通等三家國內線下POS收單領軍企業合作實現了雙方的優勢互補。據悉,中國電信負責翼支付用戶發展,豐富線下支付資金來源;銀聯商務、通聯支付、杉德銀卡通負責線下受理環境建設和維護,拓展消費商圈。中國電信集團市場部總經理劉平表示,通過本次合作,中國電信翼支付5000萬個人用戶將可在全國超過50000家商戶使用翼支付刷手機或輸入手機號碼支付。 銀聯商務是國內最大的POS收單服務機構,業務覆蓋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服務商戶240余萬家。通聯支付在全國設有34家省級分公司,業務覆蓋保險、物流、批發、綜合賣場、B2C網購等多個行業。來自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的杉德銀卡通業務輻射全國,為超過60家金融機構提供POS收單專業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中國電信與三家國內線下POS收單領軍企業的攜手進一步做大了手機近場支付業務的同時,也減少了資源重復投入,推動了中國手機近場支付的發展。 打造入口與平臺 目前電信運營商的移動支付產品聚焦于小額支付,未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的加強,以及安全環境的構建,移動支付走向大額支付也是大勢所趨。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曾經撰文表示,隨著身份認證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安全防范軟件的發展,移動支付不僅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也能解決企業間的大額支付,完全替代現在的現金、支票、信用卡等銀行結算支付手段。 有了在支付領域的積累與沉淀,電信運營商邁向互聯網金融也變得順理成章。高宏亮曾在通信展期間表示,對于互聯網金融,中國電信基于六力模型:響應監管、服務民生、共享資源、合作多贏,和各商業銀行、銀聯合作商戶共同發展一個事業。 據悉,中國電信也在和銀行和一些基金公司合作,準備推出余額理財產品。“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電信銷售管家、汽車易通,等等的價值鏈客戶,也都會享受到這個由中國電信支付企業給大家提供的基于信息流之上的資金流服務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高宏亮表示。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