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愛華新聞網 訊:2015年全球經濟依舊低迷,尚未完全擺脫經濟危機的陰影。作為世界經濟驅動火車頭之一的中國,正面臨巨大的產業轉型壓力。當前,國務院提出的“互聯網+”戰略在與傳統產業結合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實際困難。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在內的多方,正在集思廣益共同努力,逐步推演出很多切實可行的改革新思路。其中,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的農村金融新模式,備受社會各界矚目。 ![]() 通遼市推廣農牧貸惠及廣大農戶 通遼市是國內的農牧業大市,其畜牧產品在全國行業內占據著重要地位。如今傳統畜牧業和農業向著現代化、高科技化的方向轉變,很多國內外的新型生產手段層出不窮,同時自然災害的發生也更為頻繁,農戶需要一方面改良生產技術,提升種植、養殖水準,另一方面需要提防自然災害,隨時做好應急工作。 通遼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制約該地區廣大農戶改良生產模式,提升產量的最主要問題是資金的匱乏,目前本地銀行業由于受到了經營模式的限制,很難給當地農戶提供生產所用資金。正是由此,通遼市采用了更加靈活的金融方式——通遼市民間借貸中心——通遼人人民政府批準后成立的民間借貸綜合服務機構,來幫助農戶打破資金困局。 通遼市民間借貸中心接受政府引導,但是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全力支持當地的中小微企業和“三農三牧”個體工商戶,為其提供融資服務。 通遼民間借貸中心與網絡借貸平臺民民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共同推出的農牧貸服務,為當地的農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成熟P2P平臺與政府機構合力新農業 民民貸(minmindai.com)董事長余彤、總經理華丹曾多次前往通遼市,與當地市政府、民間借貸中心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碰面,并實地走訪當地農牧民家中,了解他們的生產需求,并以此調整農牧貸服務,力爭為當地用戶帶來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余彤認為,通遼市政府、民間借貸中心與民民貸的深度合作,一方面能夠讓借款方(農戶)得到迫切需要的發展資金,另一方面也給廣大的網貸投資人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投資途徑。 深入分析當地的農牧業發展現狀,農牧民接觸到了科學、可行性高的生產方法,需要轉型升級,但是當地傳統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受制于體制影響,業務人員對小額分散的農牧民貸款并沒有多少興趣,而且難以征信,即便放款也是諸多條款,需要抵押物的銀行借貸與農牧民手中的資產(農作物和牛羊)相互抵觸,同時農牧民拿到手的貸款資金多用于改良種植手段和擴大養殖體量,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花在了產業鏈環節,如此就必然需要靈活度更高的金融模式提供服務。 民民貸與通遼市民間借貸中心的深度合作,利用了雙方的優勢。民民貸通過風控流程和成熟的平臺運營機制向全國投資人介紹農牧貸的發展情況,而通遼市本地有實力的農資經銷商與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先是農資經銷商把優質的農牧戶推薦給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對農戶進行入戶調查后,進行貸款審批,確定貸款金額,并組成3-5戶的聯保小組,再由服務中心對接給溫州民民貸,最后由民民貸通過P2P網貸平臺直接為農戶提供點對點的資金。農牧戶資金到位后進入生產環節,民民貸和通遼民間借貸中心則進入監督環節。 ![]() 產業鏈金融發展前景值得大眾期待 截止8月底,民民貸已經為通遼市的農牧民輸送了超千萬的農牧貸資金,根據實地反饋,農牧貸給當地農業、畜牧業生產提供了很大幫助,切實輔助農牧民緩解了資金壓力,讓生產得以順利進行和擴大。農牧貸彌補了傳統銀行的不足,起到了銀行起不到的作用。 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和農牧民都希望,未來農牧貸的資金到位能夠更加快速,同時優化審核流程,這樣更有利于農牧民把握季節性因素,讓生產更加平穩。 民民貸總經理華丹在走訪通遼當地農戶時表示,目前農牧貸發展迅猛需求量巨大,但是風控始終是擺在平臺的首要位置。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投資人理念上的逐步接受,將來農牧貸會更加的高效與便捷。
無論是農村金融還是產業鏈金融,投資人首要關注的是風控。隨著國內P2P網貸行業的變革速率加快,越來越多兼具創新與安全的投資模式將涌現出來,為投資人增添新投資渠道的同時幫助國內實體行業謀求轉型突破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