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華發展報道網 訊: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第四條第(二)項提出了要“加快征信系統建設”;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四條明確了要“培育征信市場,推動征信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又提出了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國家發展改革委 人民銀行 中央編辦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若干意見》第三條規定:“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結合地方和部門實際,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等行政管理事項中依法要求相關市場主體提供由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這里所講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是指征信機構。近年來,人民銀行作為征信監督管理部門,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這項工作按《綱要》要求實施已欠帳較多,“培育征信市場,推動征信業發展”任重道遠。主要原因是為市場主體提供企業征信服務的第三方機構跟不上來。為了推進這項工作,筆者作為《社會信用征信系統大數據平臺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社會信用征信系統建設的征信立信和認證評估研究》、《社會信用征信系統的信息安全管理與科學使用研究》等課題的負責人,建議人民銀行研究出臺相關舉措積極培育征信市場,推動征信業發展,特別是在制定管理征信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時,要圍繞“培育”和“推動”做文章,注意調動和保護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特別是企業征信機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筆者建議人民銀行對下發的有些明顯相違背上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的文件精神的政策清查一下。 一、《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有些內容違反了上位法《征信業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該辦法出臺之前,一些擁有大數據平臺的企業征信機構為適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需要,按“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依照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采用了一些代理方式開展企業征信業務。該辦法第二十四卻規定“本辦法實施前,存在加盟、代理、掛靠方式的企業征信機構,應當在本辦法自實施之日起六個月內進行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注銷其備案”。這個不允許“代理”是減損企業權利;這個“注銷其備案”是增加人民銀行的權力。它既違反了上位法《征信業管理條例》,更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條第二款“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的規定。 二、人民銀行在實施《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過程中出現了發文違文的情形 2016年10月14日發布的該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本辦法實施前,存在加盟、代理、掛靠方式的企業征信機構,應當在本辦法自實施之日起六個月內進行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注銷其備案”。這本來就違反了上位法《征信業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各企業征信服務機構還是服從管理。但人民銀行卻在實施《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過程中又出現了發文違文的情形。 1.對整改后的分支機構不受理備案,有的甚至拒收備案材料 很多之前共享大數據平臺代理總部進行企業征信的機構,紛紛按《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將機構重新理順關系,注冊登記為已備案征信機構的分公司,并按該辦法的規定向人民銀行備案,而各地人民銀行均沒有接到上級行安排受理備案,有些地方的人民銀行甚至拒收備案材料。現在六個月整改期已經過了,完成了整改的分支機構卻都沒有被備案。對監管部門來說,這既是行政不作為,也是違反自己的發文應當備案的規定。它使得全國數百家“整改對象”無所適從。 2.不作為后又亂作為,設置《驗收清單》資料多達71項 根據《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企業征信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僅須提交企業征信機構分支機構備案表、營業執照復印件、經營場所證明文件、組織機構及高管人員構成情況說明、分支機構內控制度和業務規則共5項材料。很多征信機構的分公司都按該規定提交了備案材料,人民銀行先是對備案不作為,后來干脆亂作為,設置《驗收清單》資料多達71項,這71項資料中有很多是根本不可能有的,還有很多是超越權限侵權的。例如: (1)營業執照復印件這1項變成了9項 設置的《驗收清單》要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外匯登記證、銀行賬戶開戶許可證、社保登記證、公積金開戶證明、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打印的列明分公司目前基本情況的蓋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詢章的基本信息查詢單。這中間有些證早就沒有使用了,它既不切實際,又違反了多證合一的相關規定。 (2)《驗收清單》超越權限,要求提供非征信機構的情況 以前一些共享大數據平臺代理總部開展企業征信業務的機構,重新理順關系注冊登記為已備案企業征信機構的分公司后,原來獨立核算的代理企業都不存在再做征信業務,與征信管理不再有任何相關性,這些企業有權選擇注銷公司或變更轉行。人民銀行設置的《驗收清單》,卻要這些已不相關的公司提供有效股東會決議文件、被依法吊銷的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被撤銷解散相關的行政處罰書、行政通知文件、債權人通知情況證明、清算通知書、刊登清算公告的報紙、清繳稅款證明、《清算報告》、剩余財產處理情況說明、股東會有關剩余財產分配方式的決議、注銷稅務登記審批表、《公司注銷登記申請書》、工商注銷記錄、銀行賬戶銷戶證明、撤銷申請書、銀行銷戶記錄等資料。作為征信監督管理部門,雖有權不讓非征信機構征信,但無權監管非征信機構的其他事項,更無權要求非征信機構清算注銷。 三、人民銀行網發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草案)》有侵害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收費權和經營權的情形 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了征信業務屬于“經營”,經營的服務應當是“有償”的,經營的產品應當是“有價”的。人民銀行網發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未實施的草案)第三十二條則規定不讓征信機構收費,甚至對必須制作的信用證書的工本費都不能收。該條例如果實施,則侵害了第三方信用機構的服務收費權和產品經營權。 基于《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草案)》、《驗收清單》中的一些規定既違反了上位的民事、商事、行政等法律、法規,更違反了國務院國發〔2017〕6號文件《關于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的通知》第三條規定“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雖然其主觀愿望應該是好的,但客觀上不僅阻礙了征信業的發展,還引發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筆者站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角度,善意地提出了本建議,并向央行征信管理的電子郵箱發郵件,因郵箱虛設郵件退回,又向央行征信管理局快遞了紙質件,但無回應。現特公開發表該建議,希望人民銀行依法管理和積極培育征信市場,推動征信業發展。 作者朱培立,系湖南工程學院正廳級退休干部、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信用管理師、省部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著名的法治人物,擔任了一些法治媒體的高級顧問。2008年《建議搶救蒙冤受屈的死刑犯》一文,使莫衛奇、謝開其兩人兩次判處死刑后無罪釋放并獲國家賠償;2010年《建議xx省建設廳糾正監督管理辦法中的違法條款》一文,使一個已發布的規范性管理文件收回糾錯后重新發布。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