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房企融資正趨收緊態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也讓房地產企業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有記者了解到,近期,有部分銀行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暫停發放開發貸。另外,一、二線地區監管部門也在對金融機構相關業務進行風險提示。 隨著銀行、信托對開發貸的收緊,開發商獲得融資的渠道和總額受到限制,房企融資成本的提高已然是“板上釘釘”。 房企融資通道呈收緊態勢 “總體肯定是收緊的。之前對個貸的態度是支持剛需、支持首套,對投資、炒房并不是很鼓勵。現在對開發商這一塊的要求,其實是在整體防風險、去杠桿的框架之下進行的。相關要求之前就 有,只不過現在強調讓大家更加嚴格地去執行。”一位股份制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對開發商放貸呈收緊態勢,信貸額度會受到直接影響。他表示,“導向是更鼓勵支持小微、科創、國家重點產業,在房地產方面保持一個正常合理增速就可以了。” 多文規范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亂象并不在少數。例如在上述并購貸款中,投向房地產業及土地項目并購(以土地為主要資產的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并購,實質是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占比較高,與《指引》有關審慎發展并購貸款、支持優化產業結構的政策導向并不符合。 今年1月,銀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明確把“違反房地產行業政策”的行為作為治理亂象的工作要點。其中列舉的亂象包括: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支付土地購置費用提供各類表內外融資,或以自身信用提供支持或通道;向“四證”不全、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商業性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 此外,銀監會近期下發的《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及,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開展銀信類業務,不得將信托資金違規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股票市場、產能過剩等限制或禁止領域。 房企融資成本將升高 除了對開發貸、并購貸等業務進行引導規范之外,監管層還加大了對相關問題的處罰力度。 1月4日,銀監局對上海銀行開出行政處罰罰單,認定該行在2015年對底層資產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投資投前盡職調查嚴重不審慎,部分理財資金用于增資和繳交土地出讓金,與合同約定用途不一致。安徽中永相關責任人表示,一般房企通過發債等形式可以獲得5%以下利率的融資,但是此輪調整之后,不排除融資成本會快速飆升到8%以上,這可能會使得房企主動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