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京新網 訊:在美國,企業家間曾流傳著一句非常時髦的口號:"想長壽健身,多參加戶外活動"。對于很多中國企業家來說,他們為之著迷的戶外運動既不是為了長壽健身,也不為放松悠閑。據統計,過去的十幾年里,王石是少數完成“7+2”計劃(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和穿越南北兩極)的中國人之一。在他的影響下,很多商界大佬都成了登山迷,如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搜狐CEO張朝陽、今典集團總裁王秋楊、中房創投總裁田峰等。 企業家們創業的過程與戶外運動有著共同之處——征服的欲望。經濟學家們研究認為,沒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不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而徒步、登山、水上運動等戶外運動,也與企業家對事業與人生的抉擇力很多相通之處。 戶外運動的商界“迷弟”們 年齡最大的珠峰登頂者——王石
2003年,王石成功登上珠峰,當時52歲的他成為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從此王石身上多了一個攀登者的標簽。他曾被醫生診斷可能下半輩子將在輪椅上度過,但此后他成功登上11座高峰,其中包括完成了攀登世界上七座最高峰和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的“7+2”極限挑戰。登山賦予了他對生命的重新認知,也讓他懂得了對取舍之間的釋懷! 除了登山,王石還熱衷滑翔傘運動,他說飛行給了他一雙自由翅膀,但最重要的是給了他一雙擁有不同視角的眼睛,使他能夠俯瞰宏觀問題,在戶外,在生活,以至于在商界自由穿梭! 每天播報PM2.5的跑者——潘石屹
潘石屹最大的愛好是每天在微博上報北京城的pm2.5,搞得比北京市氣象局長還關心天氣。他說“我之所以選擇跑步,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需要一個人。就連羽毛球、乒乓球這些也需要兩個人。我跑步的時候,可以自己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事情。一邊跑一邊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關于小潘跑步,有個真段子,說有一次他送小孩去一個老小區上課,順便就在小區里跑步,跑著跑著被個眼尖的大媽認了出來。大媽眼珠子一轉,艾媽呀,這是要搞拆遷啊,于是奔走相告,小區里立刻翻江倒海,反映到上頭,上頭最后居然還請小潘解釋一下,正經兒躺槍了。 悶了就去臺灣環島騎行——馮侖
除了被王石影響不斷登山之外,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還喜歡騎行。把千里騎行繞臺灣作為自己的50歲生日禮物。那時正值酷暑,我每天騎行80多公里,總共環島5500公里年輕時,他就曾經騎自行車從北京到青海,24天騎了2000多公里。馮侖酷愛戶外運動,每天長跑1小時,堅持了13年。 馮侖常說”一直努力,直到成功為止“。就像50多歲堅持騎行,在這個紛繁、價值觀多元的時代,希望大家對“理想”這個詞不再拒絕,不再隔膜,不再離它而去,而是從腳下做起,一天天努力,直到成功為止。 互金界的登山行者——田峰
中房創投總裁田峰在工作之余熱衷登山越野,在過去10多年中,他徒步穿越過騰格里沙漠、阿里大北線、鰲太線、太白山、四姑娘山以及可可西里無人區等多個戶外挑戰知名線路。 “每個人心里都會有那么一座山,那是世上最高的山,也是一座永遠都無法翻越的山,它比世界屋脊珠峰還要高。國畫大師張大千所謂的‘山至高處人為峰’,就是這個道理。” 田峰說,“能問鼎珠峰的人很少,卻仍有人能在頂處留下痕跡。當人至山頂,和山融為一體,山頂之人變得高大,胸懷也因此更加寬廣。”田峰表示,古人講‘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一點沒錯,某種程度上說,徒步穿越和登山是一個道理,而認準目標,用所有的身心去征服,也就無悔。 戶外運動走出“小圈子”是必然 愛爾蘭經濟學家查德•坎蒂隆在著作《商業性質概論》中的看法,與法國經濟學家法蘭克•奈特不謀而合,他們都將企業家精神與“風險或不確定性”聯系在一起。他們認為,沒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不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而隨時時代的發展,不僅是企業家,這種冒險正逐漸被更多人接受。 據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發表的《世界運動趨勢排名》顯示,2016年戶外運動板塊排名為第14名,戶外運動逐漸走出專業團隊的“小圈子”,走向普通大眾。在王石、張朝陽等商界名人的影響下,戶外極限運動已成為商界精英人士,以及不少普通百姓追捧的一項的“高品味”運動。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