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寧陽,誰的知名度最高? 你一定會說是它。 ↓↓↓
寧陽蟋蟀霸五洲
說起我們寧陽蟋蟀,99.9%的寧陽老鄉都會知道,寧陽蟋蟀性情剛烈,搏斗兇狠,強悍而善斗。
“寧陽蟋蟀霸五洲”可不是吹的,港澳報章稱之為“蟋蟀王國”,“蟋蟀之鄉”,英國《獨立報》則譽為“斗蟋圣地”。
為啥會這樣呢?查閱了大量資料,我總結了下面的三點。
一、鈣補得好,補得妙,身體強壯有力。
孩子補鈣,老人補鈣,孕產婦補鈣,看看現在全國的補鈣大潮,就知道鈣的重要性了,我們寧陽縣,特別是泗店鎮屬鈣質褐土區,就是鈣多,所以蟋蟀力氣杠杠的。
二、營養元素全,膳食合理搭配,不偏食。
我們大寧陽,土地肥沃,五谷齊全,食料眾多,營養豐富。
三、圣賢之地,好漢聚集,德智體全面發展。
北依東岳泰山之大氣,南接孔子故里曲阜之靈氣,西望水泊梁山之豪氣,東納神童山之神氣,如此諸多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寧陽縣尤其泗店鎮,鄉飲鄉等成為名蟲生息、繁衍、養成的風水寶地。
大伙看看,我們寧陽的蟋蟀寶寶,不缺鈣,合理膳食,營養全面,德智體全面發展,再不牛哄哄,就天理難容了。
一般說來,神物必有神品相伴,比如,猛虎看管野山參,毒蛇守衛靈芝草。各位老鄉,我們大寧陽不光有蟋蟀這個神物,更有“寧陽大棗”這個神品。
我敢打保票,99.9%的寧陽老鄉不了解這個棗,因為他是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花了8年的時間,挖掘整理推廣出來的,成為了我們寧陽的一張棗文化名片。
70歲的老人把8年的時光獻給“寧陽大棗”
李宗保老爺子,70余,中學校長退休,退休金不菲,都花在了縣域文化事業上,自學電腦、攝影,挖掘記錄家鄉文化,20多年來跑遍了縣域內的每個村子,已出版書籍10余冊,成為寧陽人了解寧陽的知識庫。
第一次與《誠信山東》的朱總編見到老爺子,我們就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老爺子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有生之年,做好我們縣文化的記錄和整理,讓以后的孩子們可以懂自己的家鄉。”
有幸翻閱老爺子的整理的資料,足足100多G的硬盤資料,嚴謹的專業資料收集,組織專家考察論證,什么文化旅游,什么品牌農業,老爺子走在了時代前沿。
各位老鄉, 雖然你是寧陽人,甚至是葛石人, 但你不一定了解我們寧陽的神物“寧陽大棗”。
我們寧陽大棗好在哪里?千萬別說“大”,丟不起人。大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恐龍大吧?活到了今天了嗎?和恐龍同時代的小烏龜不大,不僅活到了今天,龜兔賽跑都贏了!
要看內涵!
看完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會知道,寧陽大棗為啥好?你就會知道老爺子為我們寧陽的發展做了哪些特殊貢獻?
李老爺子經過8年的系統文化挖掘,嚴謹的科學論證,傳統古老工藝的升級,合理的產業規劃,用品牌的力量助力家鄉的發展。
寧陽大棗的資料,歷年來沒有人系統整理,如同一顆顆珍珠散落在地上,老爺子查經閱典,為寧陽大棗文化穿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鏈,為后續發展提供了支持。
國棗傳奇
“寧陽大棗”的文獻記載首見于《周禮·祭法》中,是遠古七十二君王泰山祭天的神物,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見于典籍文獻的神棗。
1974年,在寧陽縣葛石鎮黑是社區遺址中發現大量陶盆陶罐,更是發現了8顆棗核,經碳十四測定距今5600±80年,這是真正的有文物可證的,夏代早期啊。經過農業大學的棗基因圖譜檢測,就是判斷父子遺傳關系的DNA檢測,證實這就是中國大棗的發源地。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傳向了四面八方,張騫出使西域不僅開辟了“絲綢之路”,更是把中原大棗帶到了西域(今天的新疆地區),棗子棗孫們在各地落地生根,進化發展。
我們寧陽大棗的歷史幾乎于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同步, 有中國乃至世界大棗之父的尊位。
秦始皇與寧陽不老棗
寧陽葛石民間早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的說法。2004年人口普查,葛石鎮黑石鋪中心村總人口4780人,80-99歲的老人709人,其中百歲以上者4人。
寧陽大棗與文化有著不解之緣
公園763年秋,李太白騎馬從徂徠山返濟寧任城,途徑神童山,詩性大發,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九山棗林行》:御駕驄驪棗林間,金風掀翠神果見。捋把王母仙人棗,即做凡人不羨仙。
1959年毛主席更是留下了“此棗只應天山有,人間他出罕有求。要尋仙棗何處去,山東寧陽鳳凰頭”。
鄧大姐對前來迎接的縣委領導說:“恩來最近身體不太好,是患了癌癥,他本人還不知道,主席囑咐我要照顧好他的身體。
國務院秘書局的張克志同志是你們寧陽鄉飲人,他告訴我寧陽縣葛石大棗有抗癌大補特效,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也建議我用此棗為恩來補補身子。麻煩你們給買20斤。”說著,鄧大姐掏出100元人民幣,還誠摯地舉起雙手,抱拳向大家致謝。
老鄉們一聽是給總理治病,個個激動不已,紛紛跑回家里,千挑萬撿,手捧筐端地將精選的圓鈴大棗送到村大院,大媽們還比著、嚷著:“你這不如俺這好,俺這才配送北京給總理用 …… ”
十天后,黃家峪村收到鄧穎超同志從北京郵來的100元人民幣,這錢放在村辦公室十幾天,誰也沒法分發。還是老書記程延茹最后說:“把這100元錢送給小學,讓老師給咱的孩子們買好書讀,并寫上是“周恩來、鄧穎超贈款購”,讓咱們棗鄉的子孫后代永遠記住周總理和鄧穎超的豐功偉績,記住咱棗鄉的驕傲。
嚴謹的科學論證
寧陽葛石大棗自古有名,《太平御覽》喻寧陽大棗“仙人棗”;明藥圣李時珍《本草綱目》推藥第一;1908年在巴拿馬泛太平洋萬博會上獲銀獎;到了現代更是與時俱進,和眾多專家與專業人士,召開高層論壇,找到寧陽大棗的科學數據,豐富寧陽大棗的內涵和外延。
與時俱進,傳統古老工藝的科學升級
傳統的寧陽大棗為發酵棗,“三年成棗,五年變寶”流傳至今,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營養酵化,口感醇厚,營養豐富且更有利于吸收,不老棗工藝,最早為竹席包裹埋于地下,實現發酵工藝;后續改為大翁盛放,泥巴封壇,放入地窖,完成回氣糖化發酵過程。
1987年10月被國家衛生部疾病預防研究院推薦為全國保健棗,被盛贊為“長生果”、“營養丸”,當地有“日食三顆棗,長生永不老”的格言;2000年在中國首屆紅棗博覽會上獲大棗系列唯一金獎。
到了21世紀,結合現代低溫恒溫工藝,聯合科研院校,進行技術攻關,采用冷庫智能模擬技術,增加紫外線殺菌工藝,保證產品的營養和安全。
2008年,寧陽大棗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國家級綠色食品A級產品。據2010年在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顯示,寧陽大棗品牌價值達到2.32億元,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為寧陽大棗的起飛夯實基礎。
消費者怎樣判斷產品的好壞?依據什么標準?品牌農業必須要有“標”可依,李宗保老爺子憑借8年來的孜孜不倦的專研,參與制定大棗的國家標準制定,為寧陽大棗的起飛夯實基礎。
合理的產業規劃與布局,寧陽大棗要走長線發展的道路。
經過老爺子的奔走呼號,多方聯系資金,2011年7月,由泰安德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海峰先生投資建設成立山東寧陽不老棗業有限公司。
采取公司、大棗合作社、棗農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開發寶貴的食療保健品資源--寧陽不老棗“黑石紅”,推動寧陽大棗向著產業化、品牌化的道路前進,為寧陽大棗注入新鮮的血液,造福棗農。
寧陽先后出現多家大棗生產加工企業,先后注冊了棗聞天下、紅棗圓、棗元帥、棗將軍、寧陽圓紅、棗紅了等棗產品系列商標,家鄉的大棗行業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老爺子的成果,成了寧陽棗農的一筆財富,為實現品牌化營銷,提供給了大量詳實的資料和案例。
2017年,國家農業部提出品牌化農業;2017年5月10日,為國家品牌日。做品牌,離不開文化,離不開內容,老爺子的鮮見引領了家鄉大棗行業的進步。
“中華寧陽大棗旅游文化節”一年比一年紅火。
老鄉們, 我們一定要記住李宗保老爺子。 寧陽大棗的出名,產品質量固然重要, 同時也離不開老爺子8年多的辛勤努力, 為了家鄉的文化事業, 老爺子還在拼搏的路上。
最后祝愿家鄉的大棗產業蓬勃發展, 祝愿李老爺子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海諾) |